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沙眼曾是我国首位的性眼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消灭了性沙眼。沙眼衣原体的发现及相关研究为防控沙眼提供了科学依据。建国70年来在沙眼防控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长期改水改厕,改善环境卫生,加大基层医疗投入,三级医疗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新农合全面覆盖,医疗的可及性和药物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在这些全面防控措施下最终实现了消灭性沙眼。本文回顾了我国沙眼的防控历程,包括沙眼广泛流行期(建国之前)、沙眼病原体发现与沙眼全面有效防控(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有效遏制沙眼(改革开放后~1999年)、实现消灭性沙眼(2000年之后)等几个阶段。(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89-295)

  • 标签: 沙眼 防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邯郸农村地区30岁及以上人群中常见性眼底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2006年在河北省邯郸市农村地区30岁及以上人群中抽取6 830例研究对象,随访6年,观察性眼底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常见性眼底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瞻性队列研究。2006年,6 830人参与基线调查,男3 163人(46.31%),女3 667人(53.69%),年龄30~97(52.3±12.2)岁;其中患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者3 435例,患病率为50.29%。此外,患有常见性眼底病1 250例,患病率为18.30%。4 118人基线不患有常见性眼底病,并参与了第6年随访。6年中,共新发性眼病247例,9%(171/1 899)的慢病患者新发常见性眼底病,而基线非慢病者中仅3.42%(76/2 219)新发常见性眼底病(χ2=56.504,P<0.001)。常见性眼底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5,95%CI:1.028~1.062,P<0.001)、眼压(OR=1.064,95%CI:1.014~1.116,P=0.011)和基线患有慢病(OR=1.749,95%CI:1.288~2.375,P<0.001)是常见性眼底病的危险因素。计算上述3个危险因素对模型的解释比例,结果显示,年龄、眼压和慢病对模型的解释比例分别为0.436、0.084和0.511。结论邯郸地区30岁及以上人群中常见性眼底病的患病率较高,2006至2012年,每年约有1.5%的慢病患者新发常见性眼底病;慢病增加了性眼底病的患病风险,且作用较年龄和眼压更强。

  • 标签: 眼疾病 致盲性眼底病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际防盲协会发起了"视觉2020"倡议;同年,我国庄严承诺参与并积极推进该行动倡议;至2020年,我国在实现倡议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9年,WHO正式认证我国已消灭性沙眼;2017年,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达2 205,约为1999年的7倍;儿童防盲工作进展显著,近视防控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低视力康复纳入中国残联工作重点。2006与2014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视力损伤与的患病率8年降幅均超过25%,可估计基本已实现《普遍的眼健康:2014—2019全球行动计划》的目标。

  • 标签: 眼疾病 视觉2020 可避免盲 人才培养 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