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BPC)对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99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男76例、女23例,年龄18~75(43±13)岁]。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9例和死亡组20例,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和行机械通气情况,及伤后第1、3、7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BPC,并计算NLR、PLR、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3、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7。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筛选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通过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绘制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行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5、χ2=7.282,P<0.01)。(2)伤后第1天,2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4,P<0.05)。伤后第3天,2组患者BPC、ΔNLR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780,P<0.05或P<0.01)。伤后第7天,2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BPC、NLR、ΔNLR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8、-2.231、-2.641、-3.669,P<0.05或P<0.01)。(3)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机械通气、伤后第7天BPC和NLR、ΔNLR7与患者死亡相关(比值比=1.038、0.193、0.990、1.086、1.105,95%置信区间=1.010~1.067、0.062~0.598、0.982~0.998、1.012~1.165、1.037~1.178,P<0.05或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0,95%置信区间=1.008~1.178,P<0.05)。(4)ΔNLR7对97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死亡预测的ROC曲线最佳阈值为-0.073 4,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置信区间=0.650~0.882,P<0.01)。结论动态监测NLR、BPC对协助判断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而PLR不能很好地预测成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统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内容按照文章体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专业实践和学生现实生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开放务实,丰富教学模块等。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语文教学各个方面和环节,努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取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 标签: 中职语文 内容 思政
  • 简介:摘要:在班主任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为学生做好人生定位和人生规划;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化解班级中的各种矛盾,构建团结奋进集体;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阳光乐观、积极健康成长。恰当运用哲学思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教育管理效果,班级管理工作年年取得良好成绩。

  • 标签: 班主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班级管理
  • 简介: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教材许多优秀的课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优秀课文。

  • 标签: 亲情 人生 友情 回归 珍视
  • 简介:环境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又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实施(渗透)环境教育,增加了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环境意识。一、设置课前系列“环境知识”演讲在开学伊始,先布置给学生一个总的演讲题,即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然后按时间分阶段布置演讲题目,其原则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个体。这样就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并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明确了“环境”

  • 标签: 中的环境 教学中的 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