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是否发展为BO分为BO组与非BO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腺病毒肺炎住院患儿共266例,发展为BO的患儿37例(13.9%)。BO组年龄小于非B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17.5)月龄比32.0(13.0,48.0)月龄,P<0.001];BO组早产儿比例[10.8%(4/37例)比3.1%(7/229例),P=0.028]、有基础疾病的比例[21.6%(8/37例)比4.4%(10/229例),P<0.001]、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35.1%(13/37例)比20.1%(46/229例),P=0.041]高于非B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热程较非BO组长[10(4.0,13.5) d比6(4.0,9.0) d,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症状患儿多于非BO组[81.1%(30/37例)比27.9%(64/229例),P<0.001;64.9%(24/37例)比5.7%(13/229例),P<0.001;59.5%(22/37例)比6.6%(15/229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水平、CD3-CD19+淋巴百分比高于非BO组[(364±104)×109/L比(297±105)×109/L,P=0.001;6.74(4.92,10.16) g/L比5.93(1.00,8.04) g/L,P=0.016;(33.5±15.3)%比(26.1±10.2)%,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非BO组[(29.1±8.0)%比(32.5±9.4)%,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混合细菌感染比例高于非BO组[37.8%(14/37)比16.6%(38/229),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6个月、合并基础疾病、早产史、病程中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为腺病毒肺炎后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8、30.667、7.558、3.909、8.842、8.607,均P<0.05)。结论年龄<26个月、有早产史、合并基础疾病、表现为喘息、气促及低氧血症是腺病毒肺炎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临床上患儿符合上述表现时,需尽早行高分辨CT明确是否发生BO。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肺汤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研究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 60 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肺汤联合治疗。治疗 2 个月以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呼吸功能等相关情况。结果:参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 P<0.05);治疗 2 周后,实验组患者的 FEVI、 FEVI%指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 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肺炎应用益肺汤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降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呼吸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与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再狭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全国18家医院的301例接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瘢痕性气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方式包括电刀切割、激光消融、球囊扩张、冷冻、局部用药和(或)支架置入。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治疗前后呼吸困难指数、气道狭窄的参数(狭窄部位、狭窄长度、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患者接受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式、麻醉方法等,并记录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的维持时间(前两次介入治疗之间的间隔天数)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平均临床有效率为67.8%(204/301)。狭窄部位(OR 1.548; 95% CI: 1.038~2.307,P=0.032)、呼吸困难指数(OR 2.140; 95% CI: 1.604~2.855,P<0.001)及介入治疗方式(OR 0.458; 95% CI: 0.267~0.787,P=0.005)是与气管镜介入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狭窄部位(OR 1.508; 95% CI: 1.273~1.787,P<0.001)、狭窄程度(OR 1.581; 95% CI: 1.029~2.067,P=0.001)、麻醉方法(OR 1.581; 95% CI: 1.029~2.067,P<0.001)和是否局部用药(OR 1.304; 95% CI: 1.135~1.497,P<0.001)是与第一次气管镜介入治疗后气道通畅维持时间有关的影响因子。结论气管镜介入治疗是治疗瘢痕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式。介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与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腔镜超声的影像组学方法在肾脏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块患者11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腹腔镜超声检查。根据病理将纳入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5例)。采用pyradiomics包提取良性组和恶性组病灶的107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Lasso回归分析对训练组中的特征进行筛选和建模,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并通过验证组数据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19例患者的119个病灶纳入研究(良性54个,恶性65个),最终筛选出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建模,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模型预测肾脏肿块病理良性和恶性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92、0.96、0.79、0.88和0.91、0.89、0.88、0.89。结论基于腹腔镜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肾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为经皮超声诊断探索了新途径,奠定了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