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妊娠期妇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较高,且会导致多种母婴并发症,故早期筛查诊断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近年来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与护士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或者住院治疗的18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评定,MOAS评分≥5分为攻击组(91例),MOAS<5分为非攻击组(97例)。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受试者的病情严重性和各项临床症状,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q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估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攻击组患者BRMS总分(26.97±3.60)高于非攻击组(25.61±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攻击组NOSIE社会能力(24.40±3.87)、社会兴趣(12.46±5.93)、个人整洁(12.22±4.86)、总积极因素(49.08±9.28)及总分(152.46±13.54)均低于非攻击组社会能力(26.082±3.74)、社会兴趣(15.81±4.94)、个人整洁(14.97±4.85)、总积极因素(56.07±7.66)及总分(163.79±11.98),激惹(23.58±7.26)、总消极因素(24.62±7.44)均高于非攻击组激惹(20.41±7.76)、总消极因素(21.07±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MOAS评分与NOSIE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分呈负相关,与激惹呈正相关,MOAS评分与BRM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攻击行为与NOSIE存在相关性,NOSIE评分降低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护理心得。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分组原则以随机法为主,分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比较,研究组较短,差异突出,P<0.05;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淀粉酶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突出,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比较,研究组的(20%)较低,差异突出,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明显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及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BG、PBG、HbA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FBG、PBG、HbAlc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不良生活习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生活习惯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7月-2024年2月登记的慢性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其中未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管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28例(77.78%),观察组综合有效34例(94.44%),观察组综合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血压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管理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血压等异常指标,患者护理有效率较高,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enal resistive index,RRI)和肾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半定量评分联合指标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非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住院的非脓毒症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资料;于入ICU 6 h内应用医学超声仪完成RRI和PDU半定量评分测量。入ICU第5天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评估肾功能,按肾功能情况分为AKI 3期组(入ICU 5 d内进展为AKI 3期)和AKI 0~2期组(未发生AKI或发生AKI 1或2期)。分别在非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不同AKI分期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RI、PDU评分、RRI-RDU/10、RRI/PDU和RRI+PDU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使用Delong检验方法比较每个预测因子之间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0例非脓毒症危重患者(无AKI 51例,AKI 1期21例,AKI 2期11例,AKI 3期27例),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无AKI 21例,AKI 1期15例,AKI 2期7例,AKI 3期20例)。在非脓毒症患者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KI 3期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动脉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比例、血管活性药物比例、28 d病死率、肌酐、RRI、RRI-PDU/10、RRI/PDU、RRI+PDU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比例均明显高于AKI 0~2期患者(P<0.05);而尿量和PDU评分明显低于AKI 0~2期患者(P<0.05)。非脓毒症患者中,RRI/PDU[曲线下面积(AUC)=0.915,95%可信区间(CI):0.846~0.959,P<0.01)及RRI+PDU(AUC=0.914,95%CI:0.845~0.959,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04,95%CI:0.718~0.874,P<0.01)和PDU评分(AUC=0.868,95%CI:0.791~0.92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期的最佳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92.6%,特异度81.9%,约登指数0.745);RRI-PDU/10(AUC=0.899,95%CI:0.827~0.948,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及RRI+PDU(AUC=0.962,95%CI:0.880~0.994,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最高,且两者与RRI(AUC=0.845,95%CI:0.731~0.924,P<0.01)和PDU评分(AUC=0.913,95%CI:0.814~0.969,P<0.01)两两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I/PDU预测AKI 3期的最佳临界值为0.360(灵敏度95.0%,特异度90.7%,约登指数0.857);RRI-PDU/10(AUC=0.950,95%CI:0.864~0.989,P<0.01)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亦优于RRI和PDU评分,但较RRI/PDU和RRI+PDU略差,仅RRI与RRI-PDU/1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I和PDU评分的联合指标可有效预测非脓毒症患者发生AKI 3期,尤其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现更优。RRI与PDU评分的比值对AKI 3期的预测价值以及实用价值最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对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113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3例为研究组。记录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观察短期预后,包括病死率、静脉溶栓有效率、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16 ± 1.97) min比(10.23 ± 7.80) min、(36.26 ± 21.89) min比(56.23 ± 40.97) min和(85.12 ± 35.46) min比(126.28 ± 50.1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到就诊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和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1/73)比12.5%(5/40)],静脉溶栓有效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9%(62/73)比67.5%(27/40)和76.7%(56/73)比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的卒中中心,能够缩短超早期ACI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的现况、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天津市MHD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接种疫苗情况、不良反应和接种疫苗前后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天津市登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 375例,其中53家血液透析中心共1 036例接种COVID-19疫苗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COVID-19疫苗的接种率为14.05%,年龄(54.00±13.27)岁(17~88岁),男性676例(65.25%)。只接种1针疫苗171例(16.51%),接种2针疫苗464例(44.79%),接种3针疫苗401例(38.71%),出现不良反应67例(6.47%),无严重不良反应。与接种疫苗前相比,接种疫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较低,淋巴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白蛋白水平均较高(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7,95% CI 0.946~0.990,P=0.005)、既往有过敏史(OR=0.013,95% CI 0.001~0.151,P < 0.001)、疫苗接种次数(OR=0.505,95% CI 0.330~0.774,P=0.002)、白细胞(OR=0.766,95% CI 0.628~0.935,P=0.009)、淋巴细胞(OR=0.082,95% CI 0.045~0.148,P < 0.001)和血尿酸(OR=1.004,95% CI 1.001~1.008,P=0.020)与不良反应发生独立相关。结论MHD患者中COVID-19疫苗的接种率为14.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7%,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年龄、接种疫苗次数、既往有过敏史、淋巴细胞数量和血尿酸与MHD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