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检测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关系及cobas 4800 HP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阳市人民医院2 389例HR-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R-HPV与薄层液基细胞筛查(TCT)、宫颈活检结果之间的关系。另外选取124例宫颈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的患者,回顾其HR-HPV和TCT结果,分析单独HR-HPV检测、单独TCT检测以及联合筛查的预测价值。结果2 389例HR-HPV阳性者中,HPV16型阳性者较其他2组感染者宫颈TCT阳性及活检结果为CINⅡ-Ⅲ和SCC的比例高,分别为24.5%(114/466)和29.7%(60/202),不同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5、10.195,P<0.01)。单独TCT、单独HR-HPV及两者联合筛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0.6%、95.2%和99.2%。结论HPV16型阳性患者出现TCT及病理异常的风险最高;HR-HPV和TCT联合筛查可显著提高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检出率。cobas 4800 HPV检测能够单独识别HPV16和18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能级激光(LLLT)治疗老年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9月到2021年8月就诊于北京医院口腔科的60例老年BMS患者随机分成激光组和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3例,年龄60~88(68.27±6.38)岁。对激光组患者进行LLLT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无能量的红光和谷维素治疗,并在不同时间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激光组患者经过LLLT治疗,第28天和第90天的有效率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χ2=4.356,P=0.037)。将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3个不同时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S患者经过LLLT后,BMS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所改善,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有所反复。两组B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和第90天视觉模拟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仅有第28天激光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t=2.622,P=0.011),表明使用LLLT能短期缓解BMS患者的焦虑状态,而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无明显作用,长期来说,LLLT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无明显作用。结论LLLT治疗对改善老年BMS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焦虑状态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包括Ⅰa期和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2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131例)和传统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290例),采用Clavein-Dindo分级标准对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并对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BMI)、有无合并症、既往盆腔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身体状况进行分级)、术前贫血、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指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单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1)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机器人组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20.6%(27/131)、34.8%(101/290);χ2=8.620,P=0.003]。机器人组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31)、6.2%(18/290);χ2=4.368,P=0.037]显著降低,其中机器人组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0.8%(1/131)、5.2%(15/290);χ2=4.798,P=0.02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25/131)、28.6%(83/290);χ2=4.303,P=0.038]也显著降低,但机器人组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10.7%(14/131)、5.2%(15/290);χ2=4.279,P=0.039]。(2)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机器人组与传统腹腔镜组患者的Clavein-Dindo Ⅰ、Ⅱ、Ⅲ、Ⅳ、Ⅴ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131)和11.0%(32/290)、13.7%(18/131)和14.5%(42/290)、3.1%(4/131)和8.6%(25/290)、0(0/131)和0.3%(1/290)、0(0/131)和0.3%(1/290),两组间Ⅰ级(χ2=5.684,P=0.015)、Ⅲ级(χ2=4.361,P=0.03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分别为3.1%(4/131)和9.3%(27/290);χ2=5.179,P=0.023]。(3)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BMI(χ2=15.801,P=0.000)、术前贫血(χ2=14.299,P=0.000)、总淋巴结切除数(χ2=10.425,P=0.001)、手术方式(χ2=8.620,P=0.003)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0.289,95%CI为0.097~0.864,P=0.026)、术前贫血(OR=0.309,95%CI为0.129~0.740,P=0.008)、总淋巴结切除数(OR=0.624,95%CI为0.403~0.966,P=0.034)、手术方式(OR=3.491,95%CI为1.030~11.840,P=0.045)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手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并发症少,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BMI、术前贫血、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方式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