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过滤器是流体输送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长输管道进站处,用来阻拦过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管输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油品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经过滤后的介质由过滤器出口流出,当滤网阻塞到一定程度,过滤器前后产生一定的压差影响流量时,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清理。清理过滤器时只要将可拆卸的滤芯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即可,因此,使用维护极为方便。下面文中我要对过滤器的维护和保养等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讨。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语篇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对听力存在倦怠和反感心理等实际问题,两大问题因素阻碍学生语言习得的发生。为此,笔者从克拉申“ i+1”语言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出发,提出低情感过滤课堂环境的建构策略和可理解性课堂环境的建构策略来解决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素养。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以探究急诊科多形式教学活动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对比分组法,随机选取满足研究条件的且在2020年-2022年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00名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以盲选的方式分为两小组,对其不同教学形式及教学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将相关数据予以整合汇总做详细阐述。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理论成绩、实操急救成绩、临床思维能力、逻辑性评分显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价值显现。结论:急诊科开展多形式教学活动带教,其实施效果显现,有效提升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此教学方法,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 mm对(34.8±6.2) mm,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M(P25,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 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 mm对(38.4±6.9) mm,P=0.02]。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炎症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炎症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外周带可疑癌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p-MRI检查后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急慢性炎症者4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T2加权成像(T2WI)、Mp-MRI如扩散成像技术(DW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MR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值的特征。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低信号边缘模糊的频率、T2WI弥漫性低信号及T2WI不均匀低信号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高b值DWI上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稍高信号出现频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前列腺癌患者信号强度-时间(SI-T)的分布明显高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点为0.892×10-3 mm2/s,前列腺外周带炎症诊断的特异度为70.2%,敏感度为93.2%。结论前列腺Mp-MRI的DWI稍高信号强度、DCE的SI-T分型和ADC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良恶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针对无针刺经历的发作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预防效果。研究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受试者、结局评估者和统计人员盲态。研究地点2016年6月5日至2018年11月15日在中国的7家医院。研究对象150例无针刺经历的发作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干预措施8周内20次真穴位处手针加常规护理,20次异节段非穴位非穿透性假针刺加常规护理,或只给予常规护理。主要结局指标随机化后第1~20周每4周偏头痛天数和偏头痛发作次数较基线(随机化前4周)的变化。结果在150例随机患者中[平均年龄36.5 (标准差:11.4)岁;女性123名(82%)],147例纳入全分析集。与假针刺组相比,手针组在第13~20周时偏头痛天数显著下降,在第17~20周时偏头痛发作次数显著下降。第13~16周时,手针组平均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减少3.5(标准差:2.5)天,假针刺组平均减少了2.4(3.4)天(校正后两组差值为-1.4天,95%可信区间:-2.4~-0.3天;P=0.005);第17~20周时,手针组和假针刺组平均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分别减少了3.9(3.0)天和2.2(3.2)天(校正后两组差值为-2.1天,-2.9~-1.2天;P<0.001)。第17~20周,手针组偏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减少2.3(1.7)次,假针刺组患者减少1.6 (2.5)次(校正后两组差值为-1.0次,-1.5~-0.5次;P<0.001)。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手针组和假针刺组患者对针具是否穿透皮肤的感知比例未见显著差异(79%比75%;P=0.891)。结论在预防发作性无先兆偏头痛方面,20次手针的疗效优于假针刺和常规护理。这些结果有助于支持在患者不愿意使用预防性药物或当预防性药物无效时使用手针,并且应考虑将其纳入未来的指南。试验注册Clinicaltrials.gov NCT0276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