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1. 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护士可以展示关爱和尊重,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 获取信息:通过与患者沟通,护士可以获取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 沟通决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沟通技巧有助于达成共识,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 减轻焦虑:通过有效的沟通,护士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5. 促进康复:通过沟通,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方法:1. 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和倾听,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2. 表达:护士应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汇。3. 问问题:通过提问,护士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线索。4. 反馈: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反馈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5. 调整沟通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因素,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果。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同时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此外,良好的沟通技巧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总之,护理学中的沟通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有效的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护理学中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个体化护理等,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疼痛管理的文献资料,包括研究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对实验组实施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常用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如冷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舒适度。个体化护理如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改变患者的疼痛感知和应对方式,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疼痛。3. 个体化护理:个体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可以提高疼痛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化护理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优于常规疼痛管理。结论:护理学中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护理等。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非药物治疗如冷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舒适度;个体化护理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疼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疼痛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阿莫西林的临床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 1月~2020年8月期间应用阿莫西林药物治疗患者86例为观察组,其中消化道炎症患者50例,泌尿膀胱炎症患者36例;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消化道炎症及膀胱炎患者各30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雷贝拉唑和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消化道炎症患者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3.33%;膀胱炎症患者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阿莫西林临床抗菌谱更广 ,对消化道、泌尿系统疾病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为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识别和分析老年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健康困扰,为老年护理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我们采用了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观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设计问卷,广泛收集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意见与建议;最后,进行深入访谈,详细了解老年人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结果:研究发现,老年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营养不良、行动不便、慢性疾病管理不善、心理孤独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进行定期康复训练、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以及组织社交活动等。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老年护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全面、细致,旨在提升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断优化护理方案,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同时,这些研究结果也为护理教育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老年护理学的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肺炎(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WHO20世纪90年代初的统计资料表明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列居诸多感染性疾病之首,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以及较少见的原虫、吸虫、涤虫等多种寄生虫,其中细菌性肺炎占全部肺炎的半数左右,在我国成人肺炎中占80%。据报道,在美国细菌性肺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75%,按1994年统计,细菌性肺炎在美国人口常见死亡原因中占第6位;我国每年细菌性肺炎发生约250万例,年均死亡率5%,占各种死亡原因的第5位。近20年以来,院内获得性肺炎逐渐受到重视,多数报道其发病率为0.5%~1.0%,在内、外科ICU高达15%~20%,病死率为50%~90%,因此而增加的医疗费用每年超过20亿美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经检查确定为脾胃虚弱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80例。借助计算机用SAS软件ProcPlan程序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按 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对相关学位进行隔姜灸治疗。治疗以一个月为疗程治疗,总共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判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酒精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酒精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法莫替汀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给予法莫替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酒精性胃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就诊的76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护理依从性。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且护理依从性高。(P<0. 05)。结论:在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工作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可使得小儿肺炎患儿较快的获得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小儿患儿的身心健康,且可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护的信任度,获得较好的依从性,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振动呼气期正压(PEP)装置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单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振动PEP装置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疗效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降低(均P<0.05),研究组PaO2、PaCO2和PaO2/FiO2改善的幅度更大(t=2.261、6.854、2.040,均P<0.05);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Pre)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t=2.442、2.120、2.944,均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t=7.978、10.857、8.543,均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分别为(7.52±1.38)d、(7.14±1.38)d、(18.95±4.76)分、(1.73±4.21)分,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的(8.55±1.47)d、(8.25±1.45)d、(8.07±5.81)分、(55.97±5.28)分(t=-2.510、-2.722、-7.943、-10.351,均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振动PEP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短期预后,具有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与高龄肌少症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高龄非肌少症组比较,高龄肌少症患者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量、饮食摄入总能量、蛋白质较低(均P<0.05),年龄及脂肪摄入量较高(均P<0.05);高龄老年人中,女性的左手和右手握力、骨骼肌量、骨骼肌指数、矫正体质指数的骨骼肌量、肌酐、饮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低于男性(均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患者肌少症发生与蛋白摄入不足(β=-0.290,OR=0.748,95%CI:0.569~0.984,P<0.05)和脂肪量减少(β=-2.673,OR=0.069,95%CI:0.010~0.488,P<0.05),而内脏脂肪偏多(β=0.739,OR=2.094,95%CI:1.219~3.597,P<0.01)有关。结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与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分布异常有关。对高龄肌少症患者应及早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价及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纹理特征对5~10 mm磨玻璃肺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CT表现为直径5~10 mm的肺结节患者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微浸润性腺癌(MIA)36例,浸润性腺癌(IAC)31例。评估患者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实性成分、毛刺、边界),运用MaZda 4.6软件在薄层CT图像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自动提取肺结节4种纹理特征值,包括灰度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及共生矩阵。比较MIA患者与IAC患者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纹理特征值的差异。运用WeKa 3.8软件对CT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后,依次纳入训练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纳入不同特征个数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选择最佳AUC值构建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区分肺结节侵袭性的诊断效能,采用十折交叉验证防止过度拟合。结果2组患者肺结节边界、含实性成分以及毛刺征等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要性排名前12的CT纹理特征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后诊断效能最佳,模型示其AUC为0.845,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0.6%、74.2%。对该模型进行十折交叉验证,模型准确性为77.6%。结论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能有效鉴别5~10 mm磨玻璃肺结节侵袭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结果经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8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40眼)。观察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状况和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眼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患者眼压,改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应用与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三联疗法治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肉质量情况及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老年人中少肌性肥胖(55例)、单纯肌少症(8例)、单纯肥胖(481例)及非少肌非肥胖对照组(152例)间身体成分、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老年少肌性肥胖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少肌性肥胖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高(均P<0.01或P<0.05),而握力、骨骼肌、骨骼肌指数、肌肉质量(握力/四肢骨骼肌)、摄入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矫正体重能量、矫正体重蛋白质、矫正理想体重能量、矫正理想体重蛋白质均较低(P<0.01)。老年人少肌性肥胖检出率为7.90%(55例),其中男性为7.60%(48例),女性为11.48%(7例)。少肌性肥胖检出率60~69岁为0.07%(2/287),70~79岁为4.94%(12/243),≥80岁为24.70%(41/166),少肌性肥胖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χ2=87.76,P<0.01)。以握力/四肢骨骼肌量中位数为切点,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质)降低率为12.36%(86/696)。对照组(2.63%,4/152)、单纯肥胖组(11.64%,86/635)、单纯肌少症组(37.50%,3/8)、少肌性肥胖组(41.82%,23 /55),肌质降低者逐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偏多、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P<0.01或P<0.05)。结论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质降低者高于其他人群。老年少肌性肥胖的发生与增龄、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内脏脂肪面积增加有关,对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应及早进行个性化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