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众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日常交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关系密切,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重复刻板行为发生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强迫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然而对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确切的机制仍缺乏可靠证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明确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作用细胞,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实体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11例儿童常见胸腹部来源恶性实体瘤中33例发生CNS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常见恶性实体瘤发生CNS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1例儿童常见胸腹部来源的恶性实体瘤患者中,发生CNS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15例(5.9%,15/264)、肝母细胞瘤13例(4.8%,13/274)、肾母细胞瘤2例(3.2%,2/63)、肾透明细胞肉瘤3例(3/10)。恶性实体瘤发病年龄3~189个月,中位发病年龄26.5个月;自诊断原发实体瘤到明确CNS转移诊断的时间为0~100个月,中位时间为18个月。脑转移瘤最多见,共30例;脑膜转移3例;脊髓受累5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例阳性(2/3)。33例诊断CNS转移病例中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者5例,单独手术者2例,单独放射治疗者3例,仅化学治疗者23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33例CNS转移病例的生存时间为(16.96±3.19)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14.7%。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单纯颅内手术、单纯放射治疗及单纯化学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40.50±4.32)、(3.00±0)、(35.50±5.50)及(10.35±2.84)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0、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2),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组预后最好。结论儿童胸腹部来源恶性实体瘤以肾透明细胞瘤肉瘤出现CNS转移的发生率最高,出现CNS转移后预后不良,但积极给予颅内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能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217例(患眼335只)婴儿期R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临床特点:217例婴儿期RB患者中,男129例,女88例,男女比例为1.47∶1.00;中位年龄6.06个月;单眼发病99例,双眼发病118例,双单眼发病比例1.19∶1.00,5例有RB家族史患儿均为双眼发病;首发症状以白瞳、瞳孔黄白反光为主(183例,84.3%),其次为斜视(18例,8.3%)。患眼335只,其中眼内期304只(90.7%),以D期多见(146只,43.6%);眼外期26只(7.7%),主要侵犯视神经和/或视神经断端;远处转移期5只(1.5%)。2.生存分析: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67个月,失访2例,复发21例,死亡19例,总体生存率为91.2%。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预计生存率为91.1%;其中眼内期生存率96.2%,眼外期73.1%,5例远处转移期均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2,P<0.001);单眼发病生存率(95.9%)、双眼发病生存率(8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P=0.023)。3.眼摘及保眼情况:217例患儿保眼率为68.9%,A、B、C期的保眼率为100.0%,D期的保眼率为80.1%,E期保眼率为35.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3,P=0.004)。化疗前行眼摘手术的患儿35例(其中D期6例,E期11例),化疗后眼摘67例(其中D期22例,E期36例),在化疗前后D、E期的眼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6,P=0.012)。4.不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化疗不良反应分级,0级26例(12.0%),Ⅰ级98例(45.1%),Ⅱ级59例(27.2%),Ⅲ级23例(10.6%),Ⅳ级11例(5.1%),主要表现为化疗后骨髓抑制(132例),未出现第二肿瘤,仅4例出现一过性听力异常,并在随后的复查中恢复正常。结论婴儿期RB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眼别、不同临床分期等因素均可影响患儿预后,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降低其眼球摘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因误诊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后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病理检查确诊的RB患儿5例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3只眼,女性2例2只眼;均为单眼患病。平均年龄(4.8±1.7)岁。首次就诊诊断为眼内炎2只眼(40%,2/5);玻璃体积血3只眼(60%,3/5)。均行PPV治疗。患儿均行裂隙灯显微镜、眼眶核磁共振成像和CT、眼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检查。无明确眼外蔓延者行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手术;有明确眼外蔓延者行保留部分眼睑的改良眶内容物剜除手术。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4.6±7.9)个月。结果5只眼中,行眼球摘除联合Ⅰ期义眼台植入手术2只眼(40%,2/5);改良眶内容物剜除手术3只眼(60%,3/5)。内生型2只眼(40%,2/5);弥漫浸润型1只眼(20%,1/5);混合型2只眼(40%,2/5)。眶内蔓延3只眼,肿瘤侵犯视神经1只眼,区域淋巴结转移2只眼。所有患儿均行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随访期间中无新发转移性疾病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RB误诊行PPV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无明确眼外蔓延行眼球摘除或联合Ⅰ期义眼台植入术,有明确眼外蔓延行需要行眶内容物剜除手术;手术后均应联合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例中晚期CCSK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0例CCSK病例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2个月;7例为左侧CCSK,3例为右侧CCSK。初次诊断时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4例初次诊断时误诊为肾脏其他肿瘤(40%,4/10例)。5例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主要远处转移部位为肺、骨、肝脏及脑。2.治疗及预后:10例中给予手术联合放疗及化疗者7例,未规范化治疗放弃者3例。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7例存活,3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65.6%。Ⅲ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74.1%,Ⅳ期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0,Ⅲ期与Ⅳ期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P=0.003)。5例复发病例中仅1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1例死亡;3例无复发病例均完全缓解,且均为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规范化治疗者。结论儿童CCSK初诊误诊率高,Ⅲ期病例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高;Ⅲ期病例积极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的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而发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死亡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行肺部转移瘤切除术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患儿的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行肺部转移瘤切除术HB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行肺转移瘤切除术HB患儿的预后。结果48例均诊断HB伴有肺转移,其中单独伴有肺转移者30例,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影响预后高危因素者18例。48例均行肺部转移瘤切除术,43例肺部肿瘤完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25例第1次肺部转移瘤切除术后出现复发(25/48,52.1%),2例疾病进展。患儿中位随访45.5个月,48例行肺部转移瘤切除术患儿的生存时间(83.59±7.01)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8.0%。单纯肺转移组和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5.89±8.19)个月比(58.95±9.40)个月;79.4%比50.0%;χ2=4.849,P=0.028)]。肺部转移瘤切除术后有复发或进展组及无复发或进展组的生存时间及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6.84±7.22)个月比(112.48±7.08)个月;55.6%比90.5%;χ2=11.03,P=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肺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的HB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是仅伴有肺转移患儿的3.424倍(RR=3.424,95%CI:1.264-9.275)。结论肺部转移瘤切除术后患儿的总体预后不良,术后复发比例高;肺部转移同时伴有其他高危因素是影响肺部肿瘤切除术HB组患儿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