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右侧肋间隙入路胸腔镜(VATS)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非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非胸腺瘤MG患者230例,根据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剑突肋缘下入路(剑突肋缘下组102例)和经右侧肋间隙入路(右侧肋间隙组128例)。结果剑突肋缘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3±25.2)ml和(45.1±30.6)ml,t=-3.935,P=0.003]和术后引流量[(178.6±90.5)ml和(205.4±87.6)ml,t=-2.27,P=0.024]较右侧肋间隙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更轻[NRS评分:(3.1±1.0)分和(4.6±1.5)分,t=-8.677,P=0.001]。观察孔愈合不良率剑突肋缘下组低于右侧肋间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102和7/128,χ2=2.200,P=0.138)。完全缓解率(29.6%和32.4%,χ2=0.196,P=0.658)和术后总有效率(85.7%和84.7%,χ2=0.044,P=0.834),剑突肋缘下组和右肋间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治疗M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加适合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MG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与经右侧胸腔入路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的手术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实施的胸腔镜辅助胸腺扩大切除手术251例(包括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胸腺囊肿以及前纵隔占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入路(人工气胸组165例)和经右侧胸腔入路(右侧胸腔组86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均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右侧胸腔组相比,人工气胸组手术持续时间[(108.6±45.2)min和(127.6±42.1)min,t=-3.628,P=0.000],术中出血量[(37.9±131.7)ml和(107.4±284.8)ml,t=-8.215,P=0.000],术后引流量[(379.0±285.5)ml和(646.6±373.34)ml,t=-6.277,P=0.000]和引流管留置时间[(2.2±1.0)d和(3.1±1.0)d,t=-7.275,P=0.000)]均明显减少,但在膈神经损伤(1/165例比0/86例,P=1.000),肌无力危象(3/89例比2/66例,χ2=0.014,P=0.906),手术中转开胸(3/165例比2/86例,P=1.000)的发生率等方面,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气胸联合剑突肋缘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手术显露好,安全性高。该术式具有创伤更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更适用于不能双腔插管、不耐受单肺通气和肺功能不全的老年、女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