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onte Carlo算法)。结果笔者单位7年间共收治1 490例火焰烧伤住院患者,其中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511例,占34.30%。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例数在逐渐增多,但其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百分比无明显差异(χ2=7.087,P>0.05)。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下称本组患者)中,男315例、女196例,男女比为1.61∶1.00;中年最多,为270例,占52.84%。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段上分布均有较大差异(χ2=54.810、27.832,P<0.01)。本组患者中,夏季受伤者最多,为251例,占49.12%;致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共388例,占75.93%。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不同季节中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2.254,P<0.01),在致伤地点上分布无明显差异(χ2=6.782,P>0.05)。本组患者以中度烧伤为主(237例,占46.38%),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烧伤严重程度分布趋势大体一致(χ2=19.680,P>0.05);176例(34.44%)伴吸入性损伤,30例(5.87%)伴肺爆震伤;20例(3.91%)发生并发症。44.44%(32/72)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伴有伤前基础疾病,其死亡或未愈百分比达18.06%(13/72)。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常住人口,共358例,占70.06%;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共304例,占59.49%;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138、90、90例,占27.01%、17.61%、17.61%。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人口口径、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上分布均有明显差异(χ2=17.496、29.898、88.896,P<0.05或P<0.01)。本组患者中流动人口共153例,以青、中年为主,分别为90、62例,占58.82%、40.52%;主要致伤地点为家中,共97例,占63.40%;普遍为中等教育程度,共101例,占66.01%;主要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71、26、20例,占46.41%、16.99%、13.07%。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相比,流动人口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增多,从事行业更集中(χ2=42.924、9.390、27.819,P<0.01)。结论笔者单位燃气烧伤是火焰烧伤住院患者主要致伤原因,该类烧伤主要发生在夏季、家中,受累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常住人口为主,以中度烧伤居多,常伴吸入性损伤,且患者大多为中等教育程度,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其中流动人口患者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更多、从事行业更集中。预防燃气烧伤要重点关注对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夏季要做好家中燃气安检措施;应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 标签: 烧伤 矿物燃料 流行病学研究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主要原因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及对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方法:随机抽选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参照组(n=37)和实验组(n=38)。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分级分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和负面情绪。结果:实验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负面情绪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级分区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概率,同时改善其焦虑抑郁负面情绪。

  • 标签: 分级分区护理 急性脑梗死 抢救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慢阻肺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我院收治慢阻肺患者86例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将所有患者平均纳入对比组、循证组,每组4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组间肺功能指标、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循证组各项指标优于对比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更加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阻肺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76例成年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55例、女21例,年龄(45±11)岁,烧伤总面积62%(52%,82%)体表总面积。根据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与否将患者分为耐受组(47例)和不耐受组(29例),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评分、入院当天是否使用机械通气、休克期度过是否平稳、喂养前是否呕吐。记录不耐受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始发时间、持续时间、发生次数及2组患者手术次数、住院天数、伤后2周内是否发生脓毒症、转归情况以及伤后第1、5、9、13天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数据。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筛选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对前述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耐受组相比,不耐受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ABSI评分、入院当天机械通气百分比、休克期度过不平稳百分比、喂养前呕吐百分比均明显增加(Z=-4.559、-3.378、-4.067,χ2=18.375、23.319、8.339,P<0.01)。不耐受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不耐受始发时间为伤后第(9±4)天,持续时间为4(2,6)d,共发生46次。与耐受组相比,不耐受组患者伤后2周内发生脓毒症百分比及死亡百分比均显著升高(χ2=16.571、12.665,P<0.01)。2组患者手术次数及住院天数相近(P>0.05);而剔除死亡病例,不耐受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多于耐受组(Z=-2.266,P<0.05)。伤后第1天,不耐受组患者空腹血糖、AST水平显著高于耐受组(t=3.070,Z=-3.070,P<0.01);伤后第5天,2组患者hs-CRP、白蛋白、空腹血糖、ALT、AST、γ-GT水平均相近(P>0.05);伤后第9天,不耐受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耐受组(t=2.836,P<0.01),ALT、γ-GT水平则低于耐受组(Z=-3.932、-2.052,P<0.05或P<0.01);伤后第13天,不耐受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耐受组(t=3.794,P<0.01),空腹血糖、ALT、γ-GT水平则低于耐受组(t=-2.176,Z=-2.945、-2.250,P<0.05或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ABSI评分、入院当天行机械通气、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喂养前呕吐和伤后第1天空腹血糖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比值比=1.086、1.052、1.775、9.167、12.797、10.125、1.249,95%置信区间=1.045~1.129、1.019~1.085、1.320~2.387、3.132~26.829、4.199~39.000、2.003~51.172、1.066~1.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喂养前呕吐和伤后第1天高空腹血糖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73、6.390、9.004、1.246,95%置信区间=1.021~1.128、1.527~26.734、1.134~71.496、1.007~1.540,P<0.05或P<0.01)。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百分比较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烧伤总面积大、喂养前呕吐、休克期度过不平稳以及伤后第1天高空腹血糖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类患者启动肠内营养前需仔细评估效益与风险,不可盲目追求早期肠内营养。

  • 标签: 烧伤 肠内营养 血糖 超敏C反应蛋白质 耐受性 胃肠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化健康教育表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方法将6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路径化健康教育表。对比两组在健康教育有效性、术前术后配合度、病人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有效性、术前术后配合程度及对医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路径化健康教育表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可以提供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提高患者及家属配合能力及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路径化 健康教育表 食管癌
  • 简介:摘要: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这对他们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创新方法逐渐引起关注。本文旨在综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研究进展,阐明其详细内容和创新之处。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2—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5例男性特重度烧伤患者(年龄32~48岁),采集其休克期(伤后3 d内)、急性感染早期(伤后4~14 d)、急性感染中期(伤后15~28 d)、急性感染后期(伤后29 d至出院前1周)及出院前1周内粪便样本,各时期样本数均为5。使用pH计测定粪便样本pH值,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QIIME分析软件分析肠道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门、科相对丰度,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肠道菌群β多样性,Tax4Fun预测肠道菌群功能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期粪便pH值分别为7.40±0.45、7.56±0.45,明显高于休克期6.68±0.36(P<0.05或P<0.01)。(2)共获得2 333 584条有效高质量序列,序列长度为415 bp左右,共获得1 209个OTU,所有标本测序覆盖度均达99.0%以上。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急性感染早、中、后期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低于休克期(Z值均为2.023,P<0.05);出院前1周内OTU数目、Chao1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急性感染早、中期(Z值均为2.023,P<0.05)。(3)本组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样本菌群结构与出院前1周内相似度高,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相似度低。各个单独样本分析显示,大部分样本聚类规律与分期样本一致。休克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明显短于急性感染早、中、后期(Z=3.326、2.570、2.690,P<0.05或P<0.01),其他时期肠道菌群加权Unifrac距离相近。(4)门水平上,与休克期比较,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升高;上述3个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在出院前1周内与休克期相近。伤后不同时期科水平上相对丰度前5优势菌有较大差异,休克期前5优势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降低。休克期非优势科如肠杆菌科、链球菌科、拟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在急性感染早、中、后期大幅升高,成为这些时期新优势科;出院前1周内部分产酸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恢复至接近休克期水平。(5)急性感染早、中期肠道菌群某些氨基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丙酮酸代谢等功能较休克期减弱,急性感染后期肠道菌群某些氨基酸和糖类代谢较休克期增强,休克期与出院前1周内肠道菌群功能基因分布相似。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内环境及菌群结构在急性感染早、中期发生了明显变化,pH值升高,菌群种类及多样性减少,尤其是产酸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明显降低,但随着患者治疗结束而恢复。可考虑将粪便pH值和肠道变形菌门及产酸菌科细菌变化作为反映特重度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水平指标。

  • 标签: 烧伤 肠道菌群 结构失衡 16S核糖体RNA 高通量测序 短链脂肪酸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防范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在防范食管癌患者胃管、营养管脱落中应用。方法将我课收治8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防范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主要是从患者方面的因素、家属方面的因素、护士方面的因素及其它特殊因素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管道脱落危险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结果自制防范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应用,明显降低了食管癌患者胃管、营养管脱落率,减轻患者再插管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评估表 食管癌 胃管 营养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