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鹏小说《六一节》中的“我”,是个不入流的影视人。似乎是为揭示小说中“我”拙劣的文化身份,《六一节》中插入一个名为《万国大厦》的影视短剧剧本,“我”在小说中一“走神”,就会按场景顺序“构思”它。从文本看,《万国大厦》可谓标准且规范的剧本,但若以专业标准视之,《万国大厦》的编剧水准则不及格,可归为缺少才华的平庸之作。于是小说中“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成色如何,便有了个切实的依凭。
简介:梦是左泓中篇小说《猎杀者》的核心叙事元素,它使得小说如同某种幽光浮现的多面体,在不同的阅读者面前,分别呈现其各自迥异,然而又极为光滑的结合面——此“梦”若视为“幻梦”,《猎杀者》(尽管它有一个侦探小说式的标题)似可在琳琅满目之际读作一部奇幻小说。
简介:《甲胺磷》中的核心物事农药甲胺磷,据说一度曾与“毒鼠强”分列中国乡村农民和城镇平民自杀用毒药首选。“毒鼠强”被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未销声匿迹。甲胺磷于八年前全面停产,农村都禁用了。与之同时发生。似无因果证明的另一要事,是农村人口自杀率自此逐年下降。所以,如果囿于事实,学群小说《甲胺磷》的故事背景应当是过去,但凭阅读感觉,你会发现写的正是当下,写的正是当下城镇平民中普遍的卑琐、好利与自戕。
简介:唐棣的小说里有如下巧妙"桥段":教师在课堂上讲几何概念"相离",学生皆"一脸茫然",教师便以"石榴河与圊湖""两两的位置关系"打比方。小说中的"我"常在此河与湖的边上行走,自然懂得两者不搭界、非同一、无交集。"相离"是什么?"我"貌似就此明白了。唐棣小说题为《大库与弓》。大库,即仓库,是一地点;弓,非兵器,为剖木匠具。大库及弓在其名后,分头指涉诸多乡村小事件与人物,但大库"系列"与
简介:在王生铨小说《三岔塆》的诸项特质之中,因为书写姿态的内敛与谨严,其中包藏的讽刺性颇为隐晦,也较难识读。然而把《三岔塆》低调的讽刺放大后拿到台面上来看,带出的是个小说的戏剧化日益泛滥或粗劣化的现实问题。或许,这也正是《三岔塆》讥讽的锋芒所指吧。小说的戏剧化原本属于小说创作的方法论,意在化解现代小说日益深重的形式危机。
简介:《链狱之旅》的母本,是为毛泽东所欣赏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席方平》。据陈荒煤回忆,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毛主席曾对他说《席方平》应编到中学课本里,它写的就是清朝的历史。事实也证明,在鲜明的社会政治意义之外,《席方平》更饱含夺目的文学异彩,可为作家带来触动和灵感,继而创造新的佳作。近年来,相关的典型例子前有莫言长篇《生死疲劳》(他说:我写《生死疲劳》主要是学《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叫《席方平》),后即此《小说林》最新呈献的阿丁小说《链狱之旅》。
简介:情形大致如此:甚至身为多年"杂食向"的文学爱好者,自以为在小说面前有些许阅历,笔者也不敢妄称读懂了凸凹的短篇小说《情度·人伦》。然而,为藏拙计,借其《人伦》中一语:"我已不是我",笔者迅速地"变形"为粗通一二叙事规则的文评写手,从而立即懂得了为何自己读不懂。因而下方的文字,可能会道小说家优点少,说阅读者不足多。亦不知这样冒失的文章逻辑,是否能站得住脚——
简介:或许不经意间,小说《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便令人信服地框定了一代文人的形象:他们现今五十岁上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度过人生与写作的双重活跃期。当然,同时又是"必须的"——在早前那个天真而狂热的"诗歌年代"还写过诗;在索耳的小说中,他们是叔叔和佩。考虑到冷酷无情的时间流逝,合理公平的文学边缘化,上述这一群文人,应都已开始挂上日渐衰老的面容。
简介:赵秋水作品《厌倦了的春天》——被认作是一篇先锋小说——欲将个中角色的行为解读清楚颇为不易,但其面目仍可大致辩识出来。C,男性,年龄不详,自行车代步。爱好诗歌,曾有一位叫莹的女友,两人分手一月;而莹这个女子除了被C暗斥为"淫荡",判定"丑陃"外,不呈显更多的重要信息。倒是她的一句话透露了小说的时间背景——莹对C说:"……有事你call我!"廉价的寻呼机(又
简介:小托夫笔下的窥视者,与曝光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窥视者,可谓相去甚远。至少,主人公程亚不是那种专拿手机偷拍裙里春光下三滥“不要脸的”。程亚的窥视,更接近于常人痛苦的窥看——在这个普遍道德崩坏、缺乏安全感关爱心、毫无救赎希望的冷酷生存环境中,一种饱含惊疑、怯懦的孤独探看,如隐藏着的鼠类顺着照进穴内的一道光亮,去发现洞外的诱惑或者危险。
简介:《红莲》首先是个关于城乡结合部的故事。刘东衢写道:西郊……接着,二十一岁的红莲出场。她"骑车二十分钟"到达城乡结合部的一家水泥厂上班。从这个线索看,红莲住在城里,有"城里人"的身份。但交通工具的选择——自行车,且是"旧货市场花八十块钱淘来"的旧车暴露了她的经济地位:贫困的城市下层居民。待我们审视过红莲破车独行的方向,其生活重心所在的位置,
简介:林苑中的《田埂上的小提琴家》是元小说。也可精确地说,是拼贴小说。在后一标签下,它尤其显得别出心裁、出神入化。此类后现代小说在中国有“三难”:对普遍资质平平的小说家们来说,难写;在众多唯“选(本)(刊)”是瞻的文学杂志那里,难发;
剧本写在小说中——评陈鹏的中篇小说《六一节》
何必言梦中 人生尽如梦——评左泓的中篇小说《猎杀者》
刺目的存在——评学群的短篇小说《甲胺磷》
相离、回忆和小说的自足幻觉——评唐棣的短篇小说《大库与弓》
焦虑与小说的戏剧化问题——评王生铨的短篇小说《三岔塆》
母本的衍生——评阿丁的短篇小说《链狱之旅》
噩梦叙事与心理意象——评凸凹的短篇小说《情度·人伦》
隐藏的文学面孔——评索耳的短篇小说《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
幻境、疏离感与匿名性——评赵秋水短篇小说《厌倦了的春天》
无猎奇且非变态的偷窥——评小托夫的短篇小说《窥视者》
情爱叙事,换上个带毒的背景如何?——评刘东衢的短篇小说《红莲》
历史命运与拼贴策略——评林苑中的短篇小说《田埂上的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