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多形性巨细胞腺癌(PG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加强对该罕见变异型的认识。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383例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前列腺癌病理样本,通过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组织形态筛选PGCA。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CA前列特异标志物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3例PGCA患者,年龄分别为68、63、71岁。例1术前3个月有经尿道前列切除术和口服比卡鲁胺治疗史。3例均行根治性前列切除术,术后予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或化疗,分别于术后18、23、10个月死亡。3例肿瘤组织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Gleason评分9~10分的普通型前列腺癌和具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巨细胞成分,后者占比分别为90%、10%、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上述两种成分均不同程度表达上皮性标志物(CK、CK8/18)和前列特异性标志物(NKX3.1、PSA、P504S),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均无缺失。3例样本经显微切割分离获取的普通型前列腺癌和PGCA成分均未检测出MSI。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共13例PGCA,平均年龄66(45~81)岁,中位年龄66岁。随访时间3~36个月,7例复发/转移,6例在诊断后23个月内死亡,其中4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PGCA是一种新认识的罕见变异型前列腺癌,目前报道的所有病例均伴有Gleason评分9~10分的高级别普通型前列腺癌,但其在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上均有别于高级别普通型前列腺癌。PGCA侵袭性强、预后差,对常规的内分泌治疗、放化疗不敏感。准确诊断前列PGCA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特殊变异形态及潜在诊断陷阱,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06—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25例经典型FDCS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特殊变异形态的类型和特点。结果25例FDCS患者年龄23~77岁(平均52岁),男女比例为1.5∶1.0,肿瘤最大径1.5~20.0 cm(平均7.4 cm),其中12例(48%)在初次诊断时被误诊。17例有随访信息,随访时间5~96个月,复发、转移、病死比例分别为3/17、5/17、2/17。除了典型组织形态外,10例FDCS可见特殊的变异形态和/或组织结构,包括淋巴上皮癌样、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浸润癌样、霍奇金淋巴瘤样、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样及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等,是需要重视的潜在诊断陷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典型形态和各种特殊的变异形态均可表达2个以上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CD23、CD35等)。EBER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5例FDCS均为阴性。结论经典型FDCS罕见,除了典型的组织形态外还可出现多种特殊的变异形态,其中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癌样、纵隔或淋巴结内的霍奇金淋巴瘤样、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样变异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加强对此类罕见变异形态的认识,提高诊断警惕性,有助于避免误诊。

  • 标签: 树突细胞,滤泡 肉瘤 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