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近端胃癌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营养状况及胆囊结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82例行近端胃切除患者资料,其中40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EG组) ,19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JI组) ,23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DTR组),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胆囊结石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TR组及JI组较EG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DTR组与JI组发生率低于E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营养状况比较(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DTR组和JI组均优于EG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年累计发生胆囊结石比较,DTR组与JI组发生率低于EG组(P<0.05)。结论早期近端胃癌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