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蛛网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4,Sham 2组n=21)、SAH模型组(SAH组n=24,SAH 2组n=21)及SAH模型+G1激动剂组(简称G1组,n=24)。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进行SAH模型的构建。采用Sugawara评分评价大鼠SAH的严重性。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功建模24 h后,称重脑组织湿重和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率。绘制伊文思蓝标准曲线,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GPR30、TLR4及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TNF-α、IL-1β和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SAH组相比,G1组Sugawara评分降低、平衡木试验评分和Garcia评分升高、脑含水率和伊文思蓝的渗出率均降低(均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Sham 2组GPR3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建模后6、12、24、48和72 h,SAH 2组的GPR30表达量均较Sham 2组高,SAH 2组建模24 h的GPR30表达量最高,而后下降(均P<0.05)。Sham组、SAH组与G1组三组间比较,GPR30、TLR4和NF-κB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1组较SAH组TLR4和NF-κB表达量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AH组小胶质细胞数目较Sham组增多,而G1组较SAH组的小胶质细胞减少。ELISA结果显示,SAH组、Sham组与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SAH组比较,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TUNEL法染色结果显示,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较Sham组增加,而G1组较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GPR30活化后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SAH后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AH后早期脑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体,雌激素 细胞凋亡 大鼠 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蛛网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4,Sham 2组n=21)、SAH模型组(SAH组n=24,SAH 2组n=21)及SAH模型+G1激动剂组(简称G1组,n=24)。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进行SAH模型的构建。采用Sugawara评分评价大鼠SAH的严重性。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功建模24 h后,称重脑组织湿重和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率。绘制伊文思蓝标准曲线,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GPR30、TLR4及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TNF-α、IL-1β和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SAH组相比,G1组Sugawara评分降低、平衡木试验评分和Garcia评分升高、脑含水率和伊文思蓝的渗出率均降低(均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Sham 2组GPR3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建模后6、12、24、48和72 h,SAH 2组的GPR30表达量均较Sham 2组高,SAH 2组建模24 h的GPR30表达量最高,而后下降(均P<0.05)。Sham组、SAH组与G1组三组间比较,GPR30、TLR4和NF-κB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1组较SAH组TLR4和NF-κB表达量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AH组小胶质细胞数目较Sham组增多,而G1组较SAH组的小胶质细胞减少。ELISA结果显示,SAH组、Sham组与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SAH组比较,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TUNEL法染色结果显示,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较Sham组增加,而G1组较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GPR30活化后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SAH后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AH后早期脑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体,雌激素 细胞凋亡 大鼠 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引起蛛网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自发性蛛网出血V4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8±17)岁(范围:35~68岁),HUNT-HESS分级Ⅰ级24例,Ⅱ级15例。其中20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多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半密网辅助栓塞,1例行密网支架辅助栓塞。收集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发生术中并发症4例(10.3%,4/39),其中动脉瘤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7.7%,3/39),均为远期责任血管缺血(改良Rankin评分<2分)。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1个月(范围:12~2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动脉瘤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6%(10/39)。20例单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6例,发生并发症2例;9例多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3例,发生并发症4例;9例半密网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患者中,复发1例,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可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应根据患者血管结构、动脉瘤位置选择适合手术方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椎动脉V4段 支架辅助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