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1例ED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60岁。将所有患者按年龄段分为4组:A组158例,年龄20~29岁;B组182例,年龄30~39岁;C组38例,年龄40~49岁;D组23例,年龄50~60岁。基于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等9项心理状况。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区分患者是否存在状态性或特质性的焦虑情绪。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析患者的人格类型。分析患者组与文献报道的全国常模组SCL-90、STAI和EPQ量表的差异。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组SCL-90量表的敌对(1.64±0.67,t=4.81,P<0.001)、焦虑(1.58±0.66,t=6.83,P<0.001)、精神病性(1.62±0.68,t=11.87,P<0.001)、偏执(1.55±0.66,t=3.58,P<0.001)、强迫(1.95±0.70,t=9.56,P<0.001)、躯体化(1.43±0.58,t=2.10,P=0.036)、人际关系/敏感(1.74±0.74,t=2.79,P=0.005)、抑郁(1.66±0.74,t=4.50,P<0.001)等因子分,以及总分(1.53±0.63,t=3.07,P=0.002)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A、B、C、D组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0.78、1.65±0.69、1.58±0.92、1.43±0.59,F=2.84,P=0.038)。患者组STAI量表的状态焦虑(t=7.35,P<0.001)、特质焦虑(t=6.31,P<0.001)等因子分和总分(t=8.41,P<0.001)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不同年龄组的状态焦虑(F=5.29,P=0.001)、特质焦虑(F=5.54,P<0.001)因子分和总分(F=5.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的精神质(t=30.56,P<0.001)、情绪(t=45.94,P<0.001)、外倾-内倾(t=11.72,P<0.001)、掩饰性(t=29.16,P<0.001)等因子分和总分(t=30.56,P<0.001)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401例的人格类型分别为抑郁质183例(45.64%),胆汁质94例(23.44%),黏液质66例(16.46%),多血质58例(14.46%)。不同年龄组的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人格类型分布分别为A组76、35、26、21例,B组87、40、32、23例,C组14、10、6、8例,D组6、9、2、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30)。结论ED患者存在一系列异常的情绪、躯体化的不适感,敏感的人际关系以及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年龄越小的患者其焦虑情绪越严重,人际关系越敏感,可能与其内向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的不稳定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