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卵巢肿瘤 MRI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接受卵巢肿瘤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 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这 60例卵巢肿瘤患者实施 MRI定量诊断,并且根据 MRI影像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这 60例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 MRI定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 91.7%,其中诊断准确率最高的两种肿瘤疾病为卵巢癌和卵巢颗粒细胞瘤。结论:对卵巢肿瘤患者实施 MRI定量诊断,在临床效果上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并不大,由此可见 MRI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主治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了患者的诊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非全麻手术患者中采取舒缓音乐疗法联合短期减压球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3年5月本院耳鼻喉科的非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舒缓音乐疗法联合短期减压球的使用,分别记录患者试验前和试验后的S-AI评分,从焦虑情绪状态对两组患者开展评价对比。结果 干预后,两组病例状态焦虑量表(S-AI)均要比组内干预前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非全麻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舒缓音乐疗法联合短期减压球的使用,可明显减轻焦虑情绪,对局麻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椎"挥鞭样"损伤(WAD)对损伤节段及邻近节段关节突(Facet)关节倾角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或急诊就诊的因WAD所致的颈(C)5/6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排除颈椎骨折脱位),选取同期以颈部不适就诊的非颈椎病患者40例,分为外伤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患者C4~C7的Facet关节倾角,并对C4~C7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退变的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秩和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等。结果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4~C7每个颈椎Facet关节倾角在两组内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椎间=45.630,P椎间<0.05),角度大小依次均为C5<C6<C4<C7;外伤组与对照组的Facet关节倾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206,P组间<0.05)。具体分析显示:外伤组C5、C6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5=10.257,FC6=4.910,PC5及PC6<0.05),外伤组C4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小趋势(FC4=0.070,PC4>0.05),外伤组C7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对照组比较有增大趋势(FC7=0.084,PC7>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显示:外伤组C5/6椎间盘的退变与对照组比较更为严重(UC5/6=12,P<0.05);外伤组C4~C7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与对照组比较程度相当(UC4/5=720,UC5/6=740,UC6/7=760,P>0.05);Kendall’s tau-b秩相关分析表明:外伤组C5椎体Facet关节倾角与C5/6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s=-0.842,P<0.05)。结论WAD将导致损伤节段的上下椎体的Facet关节倾角变小,引起损伤节段的稳定性下降,而对邻近节段的Facet关节倾角影响不大;WAD可能即刻加重了损伤节段的椎间盘退变,而对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影响尚需长时间的随访来进一步确定。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2003年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现有证据提示,细胞因子风暴暴发过程与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进程有潜在关联。现尝试借鉴SARS研究经验,结合细胞因子风暴暴发过程,探索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进程。探讨动态监测细胞因子风暴对评估COVID-19患者病情的作用;并检测细胞因子风暴易发因素,用于及早预测病情由轻型转化为重型的潜在风险,从而为早期诊断和提早干预重型COVID-19提供线索。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且我国大多数前列腺癌在诊断时就已处于中晚期,经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预后极差。因此,从更精细的基因分子水平对前列腺癌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最近不断有证据表明,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几种癌症类型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HMGB1靶向治疗的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 PCa) 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且我国大多数前列腺癌在诊断时就已处于中晚期,经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预后极差。因此,从更精细的基因分子水平对前列腺癌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最近不断有证据表明,高迁移率组蛋白 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几种癌症类型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 HMGB1靶向治疗的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的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运动想象(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MIT组,对其进行4周MIT治疗,每周治疗5 d,每天治疗30 min,并同时辅以常规康复及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本研究同期招募28例年龄、性别与MIT组匹配的健康人纳入健康对照组,并对其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经治疗后其损伤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与全脑间有效连接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IT组患者FMA-UE评分由(18.4±12.0)分提升至(33.4±15.4)分,MBI评分由(58.6±14.7)分提升至(78.2±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T组患者有效连接模式明显异于健康对照组,其损伤侧M1到双侧前额叶的有效连接异常增强,从损伤对侧M1、顶下小叶和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则明显减弱。治疗后,MIT组有效连接模式趋近于健康对照组,且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丘脑和梭状回等与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显著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治疗前,患者损伤侧M1到损伤对侧小脑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0.601,P=0.023),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与FMA-UE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38,P=0.015)。结论MIT联合常规康复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可能与有效连接模式重塑有关,如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和损伤对侧小脑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增强,而损伤对侧额中回到损伤侧M1的有效连接代偿效应解除。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正常人的颈椎侧位断层融合(DTS)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探讨年龄因素对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120名健康的志愿者(男62名,女58名),将志愿者依据年龄划分为4组,A组≤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1岁,每组包括30名研究对象。在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C2~C7 Cobb角(Cobb C2~7)以及C2~C7矢状位轴(C2~7 SVA),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年龄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B、C、D各组的Cobb C2~7均值分别为(19.23±8.20)°、(20.13±7.39)°、(14.34±6.26)°、(14.41±7.49)°,C2~7 SVA均值分别为(12.34±4.31)、(14.45±4.45)、(17.17±5.63)、(18.43±6.45) mm,T1S均值分别为(30.09±6.26)°、(29.06±6.18)°、(23.71±4.88)°、(21.38±5.71)°,NT均值分别为(41.95±8.88)°、(43.05±8.76)°、(45.89±8.20)°、(48.6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5、8.053、15.766、3.684,P<0.05),A、B、C、D各组的TIA均值分别为(72.04±7.76)°、(72.11±6.98)°、(69.60±8.75)°、(70.01±8.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P>0.05);Cobb C2~7、T1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0,P<0.05、r=-0.525,P<0.05);NT、C2~7 S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3,P<0.05、r=0.406,P<0.05)。结论颈椎矢状位曲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左右人群的颈椎前凸程度随年龄增长开始显著减小。因此,年龄增长可引起颈椎曲度变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