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现阶段,基于特高压直流输送以及省内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占据着较大比例,我国对于新能源电量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全部消纳新能源电量。其中,新能源本身有着稳定性不佳的现象,使电网频率和电压等整体调节能力受到了影响,随之降低,安全性能下降,而火力机组是调频调峰的主力,调节性能得到了全面关注,电网通过构建规范性的服务考核评价系统开展了相关考核工作。在考核过程中通过检测调频性能引进了相关系统,此种系统采取了电网频率扰动事件的在线监测以及模拟频率扰动的在线测试方式,小扰动测试工作是以高采样频度的同步相量装置数据为一项基础,借助系统一次调频模块探究频率扰动期间的并网机组一次调频具体动作负荷,评估调频性能,而大扰动测试是调度中心定期发送调频模拟测试指令,电厂一次调频功能和模拟频差信号连接,测试机组调频性能。为了保证电网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电网展开了小扰动经济考核作业,把一次调频服务从以往基本类型的服务转变为了有偿服务,采取合理方式改善火电厂机组调节性能。面对于电厂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为了与电网对于两个细则的考核要求相符合,优化和改善了一次调频系统,将整体性能全面提现出来,借助完善措施增强电网辅助服务水平。本文全面论述了基于数据挖掘背景下提升一次调频综合性能的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骨截骨术后产生第二下颌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截骨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骨,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