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毒种的传代遗传稳定性,确保毒种能在传代过程中稳定遗传。方法将建立的主种子批传代扩增制备新的工作种子批,用于规模化生产各血清型原液。原液传代至疫苗代次后第6代(P6)。对各血清型工作种子批、2批原液及P6,按照企业自建标准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通则规定的鉴别试验、病毒滴度测定、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外源因子检查及遗传稳定性研究等方法进行检定。提取样品总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注释。分析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的变化及各血清型VP7、NSP4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工作种子批、原液及P6的支原体、无菌和外源因子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各血清型工作种子批和P6病毒滴度在6.4~8.1 lg荧光转化灶/ml,原液病毒滴度在7.8~9.0 lg荧光转化灶/ml。G1—G4、G8血清型各样品VP7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G9血清型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各血清型样品NSP4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8%,且氨基酸突变位点均不在NSP4肠毒素活性区。结论口服六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疼痛服务(APS)用于胸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医院行胸科手术2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O组,90例)和胸腔镜组(T组,174例)。根据有无采用APS,O组分为无APS组(O1组)和APS组(O2组),T组分为无APS组(T1组)和APS组(T2组),分别观察O1和O2组、T1和T2组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O2组与O1组数字疼痛评分(NRS)比较,出麻醉恢复室(PACU)后0(0.92±0.50与1.59±0.62)、4(0.92±0.50与2.06±1.03)、8(0.92±0.50与2.18±1.13)、12(0.92±0.50与2.47±1.42)、24(1.00±0.71与2.53±1.42)、48 h(1.00±0.71与2.35±1.80),均显著<O1组,均P<0.05;活动状态下,O2组出PACU后0、4、8、12、24、48、72 h(P=0.019),NRS也均显著<O1组,均P<0.05。静息状态下,T2组出PACU后4、8、12、24 h(P=0.013),NRS均显著<T1组,均P<0.05。活动状态下,T2组出PACU后4、8、12、24、48 h(P=0.002),NRS也均显著<T1组,均P<0.05。结论APS镇痛模式较普通镇痛模式能显著减轻胸科术后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经皮RFA治疗的281例患者(477个肝内转移肿瘤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记录可能影响RFA疗效的因素,包括癌胚抗原(CEA)、分化、肝外转移情况、肿瘤位置和大小、并发症等信息。通过入院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LT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肿瘤残余的预测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LTPFS和OS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评估LTPFS和OS的中位时间,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RFA后,观察到68个(14.3%)肿瘤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20 mm、高危位置、血管周围位置和<5 mm的最小消融边缘。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12/281),病死率为31.3%(88/281),同时发现167个(35.0%)病灶术后局部肿瘤进展。Kaplan-Meier法估计的LTPFS和OS中位时间分别为35.0(95%CI 26.53~43.48)个月和44.0(95%CI 29.70~58.30)个月,第5年累计LTPFS和OS比例分别为37.2%和4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CEA≥30 ng/ml、肿瘤直径≥20 mm和最小消融边缘<5 mm为LTPFS的危险因素;肝外转移、肿瘤负荷>30 mm和含最小消融边缘<5 mm的肿瘤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次介入治疗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足够的消融边缘和较少的肿瘤负荷有利于RFA后局部肿瘤的控制和患者长期生存;存在肝外转移是OS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再次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OS。
简介:摘要: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一种具有永不固化、蠕变能力强、一次施工达到预定厚度等特点的防水涂料。通常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搭配组成复合防水系统,广泛应用于建筑、地下工程等领域。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低温状态下也会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影响施工效果和防水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试验探讨,研究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低温时的施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低温下施工时,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流动性和自流平性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施工不平整和漏涂现象。同时,涂料的固化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涂料表面产生皱纹、裂缝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施工,以保证涂料的流动性和自流平性。其次,应尽量避免施工现场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的情况。在施工前,应对涂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以确保涂料的均匀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涂料的厚度和涂布量,避免出现涂料漏涂或过厚现象。在涂料固化后,应进行检查和修补,以确保防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