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 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2 例与对照组 38 例。两组患者均口服乳果糖,观察组患者加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照组患者加服安慰剂, 2周后均停用乳果糖,加服药物直至第 4周再停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第 2周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便秘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强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肺气虚兼血瘀型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南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共纳入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使用益气强心丸,疗程均为8周。观察指标NT-pro BNP水平、心功能分级改善疗效标准、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LVEF测定、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以及安全性指标的监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LVEF水平和NT-pro BNP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功能分级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P<0.05)。此外,治疗组在MLHFQ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的降低程度上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强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肺气虚兼血瘀型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国内14个中心接受至少1个周期IR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除7例起始剂量作调整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伊沙佐米起始剂量为4 mg。来那度胺剂量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每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11例(14.9%)患者曾接受>三线治疗。总体反应率(ORR)为54.1%(40/74),其中7例(9.5%)达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14例(18.9%)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9例(25.7%)达部分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9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1个月。总体疗效与生存结果与TOURMALINE-MM1中国延展性研究(TOURMALINE-MM1 CCS)相近。硼替佐米难治、来那度胺难治、两药均难治患者的ORR分别为52.0%(13/25)、57.1%(4/7)和33.3%(6/18)。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36.5%(27/74)。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乏力、消化道症状及感染。2例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与不符合TOURMALINE-MM1 CCS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相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ORR更高[77.8%(14/18)对46.4%(26/56),P=0.020],两组3~4级A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6/18)对37.5%(21/56),P=0.749]。结论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于国内14个中心接受至少1个周期IRd方案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除7例起始剂量作调整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伊沙佐米起始剂量为4 mg。来那度胺剂量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每周期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中位年龄65岁,11例(14.9%)患者曾接受>三线治疗。总体反应率(ORR)为54.1%(40/74),其中7例(9.5%)达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或完全缓解,14例(18.9%)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9例(25.7%)达部分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9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0个月,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1个月。总体疗效与生存结果与TOURMALINE-MM1中国延展性研究(TOURMALINE-MM1 CCS)相近。硼替佐米难治、来那度胺难治、两药均难治患者的ORR分别为52.0%(13/25)、57.1%(4/7)和33.3%(6/18)。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36.5%(27/74)。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乏力、消化道症状及感染。2例患者出现3级周围神经病变。与不符合TOURMALINE-MM1 CCS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相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ORR更高[77.8%(14/18)对46.4%(26/56),P=0.020],两组3~4级A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6/18)对37.5%(21/56),P=0.749]。结论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扩增抗凝血酶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寻找基因变异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预测变异的致病概率。结果先证者与其父亲各凝血指标正常,而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原含量明显下降,分别是34%、48%和12.97 mg/dL、15.60 mg/dL;母亲均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父亲AT基因存在g.2736dupT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结论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是AT g.2736dupT变异所致的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该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