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一种对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的新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是减少手术和麻醉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近年来,ERAS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并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为例,详细探讨了ERAS理念在该术式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快速的康复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2年9月~2023年8月,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有25例给予PDCA循环护理,设置为观察组;另外25例应用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均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且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X =5.126,4.895,5.531,7.017)。结论:PDCA循环护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PDCA循环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广泛推广PDCA循环护理,增加临床护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和保障,特别是建筑基坑施工的保护。建筑基坑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将实际问题与建筑基坑的建筑保护技术相结合,以加强建筑基坑建筑保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文章简要阐述了建筑基坑的建筑防护技术,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经验和参考,并帮助探索和创新地基坑建筑防护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双、单桥式运动对相关核心肌群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发现其规律和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仪采集患者双、单桥式运动时竖脊肌、腹直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其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RMS)和肌电积分值(integrate electromyography,IEMG)。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相关肌群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0.0(21.3,45.5)µV与24.0(14.0,35.8)µV]和IEMG[15.5.(10.0,23.0)µV∙s与9.0(5.0,13.0)µ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7、4.19,P值分别为0.039、<0.001);双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1.0(15.3,70.0)µV与17.0(11.0,28.8)µV]和IEMG[14.5(8.0,26.5)µV∙s与7.0(5.0,10.8)µ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4、3.64,P值分别为0.001、<0.001);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臀大肌RMS[38.5(32.3,46.0)µV与35.0(22.3,43.0)µV]和IEMG[16.5(12.0,22.8)µV∙s与12.0(7.0,21.0)µ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2.45,P值分别为0.025、0.014);单桥运动时健、患侧股二头肌RMS[38.0(15.3,70.0)µV与19.0(12.0,35.5)µV]和IEMG[16.0(10.0,27.0)µV∙s与6.5(5.0,12.5)µ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8、4.34,P值分别为0.003、<0.001);患侧双、单桥臀大肌的RMS[24.0(14.0,35.8)µV与35.0(22.3,43.0)µV]和IEMG[9.0(5.0,13.0)µV∙s与12.0(7.0,21.0)µV∙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4、1.99,P值分别为0.025、0.047)。结论双、单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关核心肌群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对于臀大肌激活程度单桥更优于双桥。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三维步态系统观察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的廓清策略。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观察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最小足廓清(MTC)及其变异性,绘制摆动相足趾运动轨迹,并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步态参数与MT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偏瘫侧和非偏瘫侧的MTC分别为(12.01±3.36)mm和(22.38±5.51)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6.94±3.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瘫侧和非偏瘫侧的MTC变异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瘫侧的MTC和MTC变异性与组内非偏瘫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瘫侧的MTC与其步速、步长、摆动相百分比、最大伸髋角度、最大屈膝角度、最大踝背屈角度、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ROM)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廓清能力显著下降,步行稳定性降低,需要针对髋、膝、踝等多个因素进行干预,以减轻其廓清障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