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降低并发。方法整理并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因急性综合征而于我科就诊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在密切关注其病情发展前提下积极配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35例患者,33例病人无伤口出血,仅2例有轻度伤口处皮下渗血;35例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与术前无差异;35例术后左上肢皮温色均正常;术后无发生腰痛、腹胀、排尿术后无发生腰痛、腹胀、排尿困难。平均住院天数8天。结论经挠动脉途径介入诊疗的优点是不需要卧床,病人可立即行走,减轻了动静脉瘘及抗凝药物引起的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提高了患者的活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评价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82例房颤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与非高龄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围术期并发以及长期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大出血等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围术期手术相关缺血性卒中(0比1.6%,P=0.768)及大出血发生率(0比1.6%,P=0.7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死亡、心包填塞等并发。随访(25.9±15.9)个月,高龄组与非高龄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6/100人年和4.9/100人年,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100人年和0/100人年。与预期风险相比,高龄组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较非高龄组降低更多(32.0%比25.0%);而非高龄组大出血相对风险下降更多(100%比56.9%)。左心耳封堵术可能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老年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并发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应用依达赛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围术期出现心脏压塞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使用依达赛珠单抗逆转达比加群抗凝效应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凝血指标及30 d随访的安全性事件,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性2例(2/7),年龄(66.3±11.2)岁,血肌酐水平为(66.3±13.6)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89.4±11.2)ml·min-1·1.73 m-2,CHA2DS2-VASc与HAS-BLED评分分别为(3.2±1.9)和(1.3±1.3)分。5例(5/7)患者为心脏压塞,距最后一次服用达比加群的时间为(6.3±2.6)h,心脏压塞明确(36.4±16.7)min后给予依达赛珠单抗。依达赛珠单抗给药后5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明显下降。5例心脏压塞患者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引流量为(1 037.0±846.9)ml,心包引流导管保留时间为(27.9±13.9)h,恢复抗凝时间为(28.4±13.2)h。1例(1/5)患者因出血量多,为确保彻底止血至外科接受开胸止血术;1例(1/5)患者第一次重启抗凝后发生出血。2例(2/7)患者为AIS,均发生于术后。1例(1/2)给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静脉溶栓,无出血转化,恢复良好。1例(1/2)予依达赛珠单抗5.0 g后行血管内取栓,未出现出血并发,出院时意识无明显好转,右侧下肢肌力较术前有恢复。所有患者在使用依达赛珠单抗30 d内均未出现超敏反应和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相关心脏压塞和血栓栓塞事件中,依达赛珠单抗可安全有效地迅速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效应,为及时止血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争取时间。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达比加群 依达赛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