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异位妊娠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自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月经复潮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能够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及卵巢功能恢复,而且联合用药不会造成用药安全性受到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78例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收集患者的生物学样本,辅助化疗期间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通过收集的血液学样本提取的DNA进行PD-L1基因分型。进一步收集68例患者术后的癌组织标本,提取RNA进行PD-L1基因mRNA表达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结果278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3.2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4.9年。-1813G>C位点的分布频率为:GG型173例(62.23%),GC型92例(33.09%),CC型13例(4.6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1,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64)。后期分析将GC和CC基因型合并;GG基因型和G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2.7年和4.0年(P=0.013),中位OS分别为4.0年和5.4年(P=0.009)。未发现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和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存在关联(P>0.05);相对于GC/CC基因型患者,-1813G>C位点GG基因型患者癌组织标本中PD-L1基因的mRNA表达相对较高(3.67±0.65比2.69±0.78,P<0.001)。结论PD-L1基因-1813G>C位点可以影响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NHG16通过微小RNA(miR)-455-3p/Nocth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21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和miR-455-3p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建立lncRNA SNHG16敲降稳定细胞系SNHG16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SNHG16靶基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0.89±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2.1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6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3±0.06)明显高于SNHG16 KD组(1.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0,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体积[(904.94±39.53) mm3]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成瘤体积[(742.82±97.80)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0,P<0.05)。对照组细胞成瘤重量[(4.70±0.46) g]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2.22±0.18)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4.07±1.34)%]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6.7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1.56±3.27)%]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45.9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01,P<0.05)。lncRNA SNHG16是miR-455-3p的海绵。对照组细胞miR-455-3p表达水平(1.19±0.10)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1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对照组细胞Notch2表达水平(0.93±0.05)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0.4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结论lncRNA SNHG16海绵吸附miR-455-3p,进而调控Nocth2表达水平,调节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文理念的保护性约束应用于ICU颅脑损伤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改善效果。 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11月期间于本院ICU接受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别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保护性约束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人文理念的保护性约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情况、躁动表现发生率和舒适度水平。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躁动表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人文理念的保护性约束干预应用于ICU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拔管事件及躁动表现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机体舒适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