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作者: 李英杰 张丽 董秋石 蔡勇 张扬子 王林 姚云峰 张晓燕 李忠武 李永恒 孙应实 王维虎 武爱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病理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放疗科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科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辅助治疗对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24例接受PD-1联合全程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年龄范围18~80岁;(2)内镜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0 cm;(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4)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3c、T3d、T4a和T4b,或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或mrN2,或直肠系膜筋膜(MRF)阳性;(5)治疗前无明确远隔转移证据;(6)无盆腔放疗史、直肠癌手术史或化疗史;(7)不伴需抗生素治疗的全身性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预期辅助治疗后肿瘤仍不可切除;(2)过去5年内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结局的恶性肿瘤或过去6个月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3)接受过其他类型的抗肿瘤或试验性治疗;(4)孕期或哺乳期女性;(5)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6)即往接受过抗PD-1抗体等免疫治疗的患者。辅助治疗包括3个阶段,即PD-1抗体(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联合Cape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3周期;长疗程放疗(调强放疗GTV 50.6 Gy/CTV 41.8 Gy/22 f);放疗结束后CapeOx方案化疗2周期。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经过肿瘤疗效评估,行手术治疗或选择等待观察。分析其手术安全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近期肿瘤学结局。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5(47~78)岁,肿瘤下缘距离肛缘中位距离4(3~7)cm。肿瘤最大径中位值5.1(2.1~7.5)cm。cT3和cT4期分别为20例和4例;cN1、cN2a和cN2b期分别为8例、5例和11例。MRF阳性10例,EMVI阳性10例。所有患者均为错配修复蛋白阳性表达(pMMR)。辅助治疗期间,6例(25.0%)发生了Ⅰ~Ⅱ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3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截至2021年4月30日,83.3%(20/24)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9例为R0切除,16例接受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20),包括2例Clavien-Dindo Ⅱ级(吻合口出血和伪膜性肠炎各1例),3例Ⅰ级吻合口狭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比例为30.0%(6/20),主要病理学反应率为20.0%(4/20)。Ras/Raf突变者无一例出现pCR或cCR(0/5),17例Ras/Raf野生型患者中6例pCR,3例cCR,显著高于Ras/Raf突变型(P<0.01)。Ras/Raf野生型且为分化型腺癌的16例患者,9例达到pCR或cCR。4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3例为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1例为SD,因无法保肛拒绝手术。末次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4)个月,仅1例印戒细胞癌患者出现复发。结论PD-1抗体联合全程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退缩结果。联合组织学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获益人群。

  • 标签: 直肠肿瘤,局部进展期 错配修复蛋白正常/微卫星稳定 全程新辅助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 病理学完全缓解 临床完全缓解
  • 简介:摘要辅助治疗在直肠癌、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和可切除的转移性复发性结直肠癌中应用广泛。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有望进一步提高以放化疗为基础的传统辅助治疗效果。本文在综述免疫治疗(着重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现状的同时,分析了其用于辅助治疗的机遇,包括dMMR结直肠癌对传统治疗敏感性差,早期肿瘤机体免疫应答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可预期和可控制,结直肠癌患者尚有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诉求需被满足等。同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争议和挑战,指出未来应探索的方向,包括积极筛选获益人群、探索疗效预测标志物、优化辅助免疫治疗的模式、关注疗效评估及治疗终点等。应围绕治疗目标,有效、适度、精准地进行辅助治疗。重视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关注患者的利益和法律伦理诉求,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 标签: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并发症 病理缓解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作者: 张晓燕 朱海涛 李晓婷 李英杰 李忠武 王维虎 武爱文 孙应实 张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病理科,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放疗科,北京 100142,河南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联合全程辅助放化疗治疗直肠癌pCR预测模型,有潜力用于临床筛选或可免于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 标签: 直肠癌,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属于末梢动脉,除了视网膜睫状动脉以外,它是供应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血管,血液供给障碍都可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严重损害视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塞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故应早期诊断,立即抢救。如果有视网膜睫状动脉时,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

  • 标签: 视网膜 动脉阻塞 治疗
  • 简介:(惠州市中心医院骨伤针灸推拿科广东惠州516001)摘要目的观察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仰卧位推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3.4%。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仰卧位推拿疗法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90例患者作为分析目标,并分为一组与二组,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独使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后收缩压指标、舒张压指标对比,一组是129.54±13.46(mmHg)、74.69±8.23(mmHg),二组是138.20±14.22(mmHg)、83.07±9.15(mmHg),(t=6.296,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满意对照中,一组是97.77%、97.77%,二组是77.77%、80.00%,(x2=11.338,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眼底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眼底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数字化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联合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和血明目片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眼底出血的效果显著,且疗效高。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糖尿病并高血压 眼底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运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60名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通过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予以治疗的对照组和通过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予以治疗的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适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 甲硝唑 不适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名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患者开展胃镜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方面的检查证实了患者的疾病,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主要是用腹腔镜的手术对疾病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对疾病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手术的切口是5.1厘米,对照组是18.3厘米,手术过程当中的出血量分别是217毫升和322毫升,术后排气时间分别是2.5天和3.8天,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所存在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面,研究组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一共有8名,对照组有14名。结论腹腔镜手术方式在临床当中对早期胃癌的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更突出,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早期胃癌 安全性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