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效果,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新型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通过记录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依从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患者更加积极地按时服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新型药物治疗在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和降低血压水平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应考虑采用新型药物,并重视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健康教育对内分泌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内分泌护理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的内分泌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等作出对比。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血糖监测依从率91.67%、规范用药依从率95.83%、运动控制依从率91.67%、饮食控制依从率95.8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83%、79.17%、66.67%、75.00%,均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89.64±4.33)分、心理功能(90.35±4.52)分、社会功能(88.61±3.97)分、生活能力(91.23±4.4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7.20±3.21)分、(75.46±3.45)分、(76.84±3.18)分、(78.63±3.66)分,均有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 7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T Ⅱ)、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并计算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DRR)。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AT Ⅱ、醛固酮、ACTH、皮质醇和ADR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3.58 ± 9.78)ng/L比(9.20 ± 2.12)ng/L、(181.06 ± 89.82)ng/L比(133.49 ± 5.47)ng/L、(174.96 ± 103.14)ng/L比(136.04 ± 15.48)ng/L、(76.39 ± 61.43)ng/L比(26.98 ± 5.10)ng/L、(176.4 ± 88.8)μg/L比(145.1 ± 18.9)μg/L和27.71 ± 18.37比15.18 ± 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4例)肾素和AT Ⅱ明显高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7例)[(16.04 ± 10.67)ng/L比(10.34 ± 8.59)ng/L、(194.28 ± 96.22)ng/L比(166.37 ± 83.42)ng/L],醛固酮明显低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31 ± 101.91)ng/L比(184.68 ± 104.3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CTH、皮质醇和AD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610例)和>60岁(5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和AT Ⅱ明显低于≤ 50岁患者(549例)[(12.67 ± 10.76)、(12.43 ± 8.29)ng/L比(16.05 ± 10.29)ng/L和(172.62 ± 81.63)、(166.04 ± 79.09)ng/L比(208.94 ± 108.7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个年龄段间醛固酮、ACTH、皮质醇和AD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素、AT Ⅱ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1或<0.05),醛固酮、ACTH、皮质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肾素、AT Ⅱ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醛固酮、ACTH、皮质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高血压五项激素水平能够反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状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23 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1、6及12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8.1±7.6) mmHg、(13.8±4.1) mmHg、(12.4±3.8) mmHg、(15.8 ±4.3) mmHg,均低于术前的(43.4±5.3)mmHg;(1 mmHg=0.133 kPa)(F=8.31,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0%(32/40),条件成功率90.0%(36/40)。32眼手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4眼需要加用降眼压药物控制。有2眼浅前房,以散瞳、高渗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引流管阻塞1眼,经引流管冲洗后恢复;前房积血1眼,用药后吸收;玻璃体积血2眼,经玻璃体灌洗及激光光凝后恢复。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VEGF药物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药物控制眼压不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6例(36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待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消退后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眼压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眼压(50.3±2.8)mm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31.1±5.6)、(23.4±5.7)、(13.2±4.6)mmHg。与治疗前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眼压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43例(43眼)药物控制眼压不佳的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Lucentis),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及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前眼压(53.4±3.3)mm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32.1±4.6)、(24.8±2.3)、(16.2±3.4)mm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早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损伤小,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36例(36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行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53.3±4.3)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5.1±3.6)、(14.6±3.1)、(13.4±2.6)mm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3例浅前房,2例引流管阻塞,1例前房出血,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引流阀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北京回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693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比较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和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首剂糖皮质激素均于入院后72 h内使用,剂量为甲泼尼龙(0.6±0.3) mg/(kg·d),疗程为(4.0±1.2) d。应用矫正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皮质激素对患者临床结局(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30 d的病死率、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χ2检验。结果693例患者中,13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哮喘[比值比(odds ratio, OR)=15.528,95%可信区间(confidevce interval,CI)1.953~123.484,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904,95%CI 4.548~105.504,P<0.01)和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OR=2.701,95%CI 1.513~4.822,P<0.01)是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矫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早期(首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0~3 d)无创机械通气的风险(OR=0.342,95%CI 0.156~0.750,P<0.01),但增加晚期(首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14 d)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651,95%CI 1.913~6.306,P<0.01)、晚期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OR=9.739, 95%CI 2.174~21.769,P=0.019)、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3.075, 95%CI 1.166~8.143,P<0.01)和入院后30 d死亡(OR=2.372, 95%CI 1.337~4.549,P<0.01)的风险;合并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OR=2.343, 95%CI 1.145~4.073,P<0.01)和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的患者(OR=1.961, 95%CI 1.029~4.212,P<0.01),可增高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结论短期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诸多不良临床结局有关,不宜常规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方法病例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这段期间内接受诊断、治疗的哮喘患儿,从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1至100号的编号,由患儿或者家属抽取,奇数是对照组,偶数归于观察组,都是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数据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念认知治疗(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效果,并探索对患者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抑郁障碍患者60例,开展为期8周的MBCT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4周后和干预第8周后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Young图式问卷-短版(Young sche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YSQ-SF)评估。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个时间点量表评分,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程度与正念水平、图式变化的关系。结果HAMD-17、HAMA、FFMQ总分在基线[(15.4±5.0)分、(21.0±9.6)分、(115.8±11.7)分]、干预4周末[(11.4±6.7)分、(15.9±10.1)分、(121.9±14.2)分]和干预8周末[(11.0±6.2)分、(15.4±8.7)分、(122.6±15.5)分]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2,20.95,14.02,均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4周末和8周末抑郁障碍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较基线下降(均P<0.05),FFMQ总分较基线增加(P<0.05);治疗8周与4周比较,患者HAMD-17、HAMA、FFMQ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YSQ-SF中的情感剥夺、遗弃/不稳定、失败、脆弱/对伤害或疾病的易感性、纠结/未发展的自我、苛刻的标准/苛求、权利感/优越感分量表分在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17.11,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FMQ总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63)、情感剥夺量表分差值与HAMD-17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292),依赖/无能力和屈从量表分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呈线性关系(β=0.334、0.278)。结论MBCT可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部分EMSs的改善可能是MBCT改善抑郁障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