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林业发展是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项目,是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化发展的归宿点。为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林业管理部门要充分落实树苗的培育、保护等环节,实现林业管理职能的展现。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展开相关性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 标签:    林业造林技术 林业保护 措施 
  • 简介:  摘 要:林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逐渐进入到新时代中,对于林业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林业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意义,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发展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林业技术 ; 林业发展 ; 产业结构    对于我国的环境问题而言,发展林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生产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相关部门就应该有效的运用一些创新技术,改变传统化的林业模式,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益,快速的解决当前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意义     1. 优化产业结构    林业技术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对于新品种的培育。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林木种苗工作站在种植的时候,仍旧选择采用传统的种植品种。这些品种由于种植的时间过长,致使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对其的适应力都开始增强,进而减少树苗的生长速度,削弱它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创新林业技术的方式,可以培育更多全新的品種,增强林木的生长能力,达到优化林业结构的目的。     2.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林木成活率低、病虫频发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同时,管理不当也是林木发展效率低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当前我国林业管理中仍旧是采用粗放型的方式,这样无法兼顾到林木的水分和温度等。所以,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得整个产业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的科学与合理,真正的实现林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林业技术创新技术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数控化的发展方向,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发展林业的过程中,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病虫害问题,致使林木的成活率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集约型的管理模式,将一些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设备应用到整个产业的管理中,对于林木的温度和水分等进行动态化的测量。然后准确的掌握好林木在这个时期所需要的肥料供给,接着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于一些过剩的元素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林业的管理人员还应该针对当时的发展环境,进行一些具体的补充,以此来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林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性,生长周期长,而且范围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而在信息化时代下,林业部门选择采用物联网 + 的方式,促进整个行业从绿色生态逐渐转向到“智慧林业”的发展模式。物联网技术存在,全球定位系统和红外感应器等传感设备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林业系统中的各项资源相互感知,让管理人员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和信息。林木工作站就可以在检测点周围选择一些具备代表性质的树干,在土壤部分放置拥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接着在网络上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处理。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成立监管小组,在运行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这样既可以监管他们的生长情况,又能了解这些植物的动态变化。将信息转化成为数据格式,构建资源库,接着利用网络将其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智能处理。     2. 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在林业创新的过程中,充足且合理化的资金是确保林业创新的关键所在,由于现阶段林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都不高。基于此,当地政府就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那些创新成果比较显著的林木工作站,提供一些研究资金,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的研究动力和工作的积极性。林木工作站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融资,为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发展条件,这样才能提升产业素质,降低林业收入风险,增强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    例如,陕西某林木种苗工作站中,中央就投入了 8000 万元,开展站房建设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工作条件,也促进工作人员的职能优化,对于建设全国林业站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了指导林业工作站的标准化工作,鼓励地方投资,还增加了一些单独的投资建设标准站,然后将其纳入到国家审查的范围内。标准站的建设中还实行了动态化的管理,对于已经命名的工作站进行抽查,那些不合格的工作站则是要求他们尽快整改,在标准站内实行内部管理的分值,做好档案管理和软件建设等工作。同时,还给专业的护林员配备了专用手机,安装一些 APP 软件,对他们进行实时的定位,如果发生了火灾险情,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准灾情的具体位置,避免风险的进一步增长。     3. 改变传统化的林业模式,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林业创新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生产情况对林业的生产水平进行相应的完善,就以造林为例,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造林的技术水平不高,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造林技术的重视程度,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惯,对于外界的适应力等,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而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全局的管理,例如选择一些恶抗病性强的树种,栽培的时候也要进行相应的整理,这样才能为植被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就以水青树种栽种为例,位于陕西南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由于这类树种生长非常快,地上的种子也能进行繁殖,于是就可以选择采用人工育苗造林的方式。在 11-12 月的时候采种,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播种,母床育苗的时候,最好是选择那些土壤比较肥沃的菜园,精心管理,将种子浸泡两天,利用细沙搅拌以后放置在苗床上。尽量将载移的时间选择在 6 月雨季,栽植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树苗高于地表,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土壤接板的情况,有助于幼苗更好的成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而且水青树也具备一定的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植被的起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林业技术在创新的时候,足够的资金才是该产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优化策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林业管理站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技术上的创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聿峰 . 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J]. 现代园艺, 2017 ( 24 ): 210.     [2] 佚名 . 林业技术创新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 732 ( 22 ): 153.     [3] 崔洪健 . 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 32 ) . 

  • 标签:
  • 简介:  摘 要:林业资源的保护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人类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森林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将林业资源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配合,能够共同促进林业资源的整体进步。本文对林业资源的主要功能进行简要概述,提出合理的措施以提高林业资源的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经济建设    引言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可不少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相结合,实现林业资源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现阶段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功能     1.1 生态功能    林业产业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林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观察出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一般现象,林业产业与森林资源有着一致的生态功能。林业资源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现象也正在蔓延,忽视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仅仅将林业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在对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一个地区的林业发展的整体面貌可以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保证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过去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无法保证人类的持续进步。因此,注重林业产业的生态功能将会为人类的未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2 经济功能    林业资源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直接经济功能和间接经济功能表现出来。从直接经济功能来讲,一般情况下,对林木的售卖可以得到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将其应用于建筑、造纸、工艺设施等方面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林业资源的直接经济功能是目前很多人投身于林业产业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在这一心理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仅仅单方面的注重林业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造成了乱砍乱伐等现象持续发生,不利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长远发展。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功能主要是利用其生态作用吸引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渠道,从而保证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使外出人口回到本地,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通过利用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实现其经济功能这样的发展道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发展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我国林业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社会功能    林业产业需要人类社会与森林资源的相互交汇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缺乏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无法实现林业产业的整体进步。这就使得林业产业的社会功能得以凸显。通过林业资源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类的各项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些或好或坏的影响,为人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警示作用,这就使得林业资源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一些有利的人类活動,例如拯救濒临灭绝的树种等,这样可以保证林业资源得以长久发展,在促进人类文化繁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2 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实施保护性建设    要实现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在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一旦林业资源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受威胁的不仅仅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就必然要求在对林业产业的管理中,应当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对林业的发展合理经营,将生态环境的原则作为保护的重要基础。     2.2 加强部门联合,实现源头管理    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而是与其相关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关联。例如,在市县区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管理中,就必须做到林业部门的广泛参与,保证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中,对林地的征用现象必须与林业部门签订植被恢复协议,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与移动、联通等单位合作过程中,对基站的建设也应当对林业资源的尽可能保护,做到资源保护与基站建设的协调发展,避免大面积乱砍乱伐,毁林占地等情况的发生。在进行采石、采砂、采土等经济活动中,要依法到国土部门与林业部门备案,只有通过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才能从源头遏制未批先占等行为的发生。     2.3 大力发展林业及旅游业    要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就必须在林木的保护和种植上下功夫,围绕“林”大做文章。林业的保护和种植不应仅仅表现为对林木的种植,同时也可以引申为在药材的种植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通过对市场环境的考察,面向市场,实现对林业产业的跨越式进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林业发展向更深层次进步。在林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在保证农民个人收入的情况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另外,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必然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可以利用生态良好的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经济的不断进步。例如,结合当地现有的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造,重点发展各类民俗活动,使各类民俗活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同时也可宣传亲子活动,各类蔬菜水果采摘活动以及采风活动,从而不断促进经济发展。     2.4 加强再生林生态建设    林业资源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生长的林木来完成,尤其是在当前的林业发展形势下,很大一部分的林业资源由于不当的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经遭到了破坏,这就必然使得在对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过程中应当注入新的生态发展观念,从而保证林业发展能够为人类发展带来长远持续的基础。做好造林位置的选址与造林树种的选择,这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选择适当的树种,才能使得林木的存活率得到有效保证,否则仅仅实现树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生长,后期的发展无法得到保证,反而不利于再生林项目的进行;要加强对再生林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现有的植苗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苗种本土化技术等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到再生林的生态建设之中,从而保证再生林的生态建设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2.5 强化执法能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在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及经济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的执法能力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开展林业执法活动,严厉打击乱征乱占林地的行为,对采石、采沙、采土等活动进行严格的执法和管理,让每一个有关林地征用的行为都能暴露在阳光下,经得起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另外,在执法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对新行为的整治,同时也应当对过去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整治,使相关人员做到及时整改,保证林业资源的有序发展。同时,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使工作人员具备高素质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素质,避免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知法犯法的情况,从而保证林业资源能够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必然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经济发展的结合成为现阶段林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林业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双艳 . 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讨 [J]. 现代商业, 2015 ( 29 ): 139.     [2] 刘永斌 . 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 [J]. 科技与企业 .2016 ( 23 ): 198.     [3] 薛利忠 .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着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J]. 农业与技术, 2018 ( 16 ): 17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