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相关婴儿胆汁淤积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收治先天性梅毒同时合并婴儿胆汁淤积20例患儿,男13例,女7例;年龄51(25,69)d,年龄范围为2~238 d,诊断明确后给予青霉素标准疗法驱梅治疗,对患儿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20例患儿进行分析,发现梅毒相关胆汁淤积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转氨酶升高[100%(20/20)]、皮肤巩膜黄染[100%(20/20)],其次为全身皮疹(皮肤红斑或斑丘疹)[65.0%(13/20)],其余包括肝大[50.0%(10/20)]、鼻塞[45.0%(9/20)],长骨平片提示骨膜反应[35.0%(7/20)]、干骺端透亮影及锯齿样变[30.0%(6/20)],皮肤破溃[15.0%(3/20)]。治疗后总胆红素[66.5(33.7,77.8)μmol/L]、直接胆红素[21.5(10.3,46.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51.5(30.0,103.5)U/L]、天冬氨酸转氨酶[44.5(21.5,88.8)U/L]均低于治疗前[142.4(114.7,179.0)μmol/L、88.5(62.0,111.5)μmol/L、124.5(86.8,210.0)U/L、117.5(83.0,149.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回访,除2例失访外其余18例患儿未再出现黄疸反复。结论梅毒相关婴儿胆汁淤积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全身皮疹(皮肤红斑或斑丘疹)、皮肤破溃、肝大、鼻塞等,一旦明确诊断给予青霉素标准疗法驱梅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梅毒 婴儿胆汁淤积 皮疹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急性肝功能衰竭(ALF)起病肝豆状核变性(WD)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诊断以ALF起病19例WD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选取同期收治非ALF起病肝型WD患儿作为对照。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以ALF起病组与非ALF起病组一般情况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19例患儿中女10例、男9例,入院年龄(10.1±2.6)岁,初次就诊时起病时间9(4,15)d。以ALF起病WD患儿中失访4例,死亡5例(死亡组),存活10例(存活组),死亡组铜蓝蛋白高于存活组[0.078(0.055,0.105)比0.033(0.027,0.058)g/L,Z=-2.33,P=0.020]。非ALF起病组95例,ALF起病组入院年龄[9.9(8.0,11.1)比5.4(3.7,6.9)岁,Z=-5.25,P<0.001]、铜蓝蛋白[0.060(0.030,0.078)比0.024(0.006,0.060)g/L,Z=-3.11,P=0.002]、24 h尿铜[674(205,1803)比149(108,206)μg,Z=-4.25,P<0.001]、K-F环阳性率[17/19比7%(7/95),χ²=50.17,P<0.001]均高于非ALF起病组,初次就诊时起病时间低于非ALF起病组[0.3(0.1,0.5)比1.0(0.7,6.0)个月,Z=-4.28,P<0.001];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9比61%(58/95),χ²=1.22,P=0.269]。19例ALF起病组中有13例行ATP7B基因检测,共检出15种已被报道变异,高发变异位点为c.2333G>T(p.Arg778Leu)、c.2621C>T(p.Ala874Val)及c.2975C>T(p.Pro992Leu),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6(23%)、4/26(15%)及3/26(12%)。结论以ALF起病WD患儿,均为学龄期及以上儿童,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K-F环阳性率、铜蓝蛋白、尿铜高于其他肝型WD患儿。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肝功能衰竭,急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41例VL患儿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t=2.64,Z=-2.66,t=7.15,t=-5.76,t=3.86,均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0.93,均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儿童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人类疱疹病毒4型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早期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收治30例EBV-HLH患儿,男15例,女15例,年龄(3.5±2.6)岁,年龄范围为8个月29 d~11岁1个月。根据早期预后(发病30 d结局)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存活组患儿23例,病死组患儿7例。收集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血浆人类疱疹病毒4型脱氧核糖核酸定量(EBV-DNA)水平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浆膜腔积液、支气管肺炎发生率。选取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一步纳入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EBV-HLH患儿早期预后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取其最佳截断值。结果对病死组和存活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最高体温、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EBV-DNA水平,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浆膜腔积液、支气管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0.61±0.34)×109/L]、白蛋白[30.4(26.2,34.2)g/L]、纤维蛋白原[(1.26±0.56)g/L]水平高于病死组[(0.31±0.26)×109/L、24.0(22.1,27.0)g/L、(0.68±0.37)g/L],ALT[171(105,312)g/L]、AST[351(199,758)U/L]、LDH[1 929(1 081,2 868)U/L]水平低于病死组[559(318,894)g/L、2 319(1 268,3 556)U/L、10 750(3 500,13 17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模型变量有2个,分别是AST水平[OR=1.001,95%CI(1.001~1.002)]、中性粒细胞计数[OR=0.001,95%CI(0~0.501)]。采用ROC曲线对AST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最佳截断值测定。结果显示,AST水平曲线下面积是0.919(95%CI为0.814~1.000),中性粒细胞计数曲线下面积是0.773(95%CI为0.585~0.961)。AST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截断值分别为1 224.500 U/L、0.285×109/L时,约登指数最大,其灵敏度分别为85.7%、87.0%,特异度分别为91.3%、57.1%。结论EBV-HLH早期病死率高,AST≥1 224.5 U/L、中性粒细胞计数≤0.285×109/L提示早期预后不佳。在疾病早期识别出可能预后不佳患儿,从而开展个体化分层治疗,对EBV-HLH患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4型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 早期预后 危险因素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