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纳布啡在辅助颈部、臂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影响。方法 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9例肩锁部、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ABC组,各33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纳布啡辅助颈和臂丛进行麻醉,B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辅助颈和臂丛进行麻醉,C组患者使用芬太尼辅助颈和臂丛进行麻醉,通过数据分析3组患者在镇静效果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心率方面、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和血压方面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分析A组比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3组患者在心率、SpO2以及血压比较时,(P>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纳布啡应用于华智能和颈、臂丛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术中、术后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与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技术在巨大肩袖撕裂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7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55~73岁[(65.3±5.6)岁]。左肩15例,右肩22例。病程6~24个月[(8.3±2.1)个月]。18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肩袖修复手术(补片组),19例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手术(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术后肩袖愈合与再撕裂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7个月[(28.5±5.8)个月]。补片组手术时间[(120.9±21.0)min]较缝合组长[(101.8±16.0)min](P<0.01)。术后3 d补片组VAS[(7.1±1.4)分]优于缝合组[(8.2±1.3)分](P<0.05)。均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术前Constant评分和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补片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分别为(64.3±12.4)分、(90.2±7.9)分、(92.1±6.0)分,缝合组分别为(50.3±9.0)分、(84.7±5.6)分、(84.6±5.9)分(P<0.01或0.05);补片组ASES评分分别为(69.6±8.2)分、(89.3±8.5)分、(93.6±5.0)分,缝合组分别为(60.1±8.4)分、(84.9±3.6)分、(90.1±4.3)分(P<0.01或0.05)。复查MRI显示补片可与肌腱、大结节良好愈合,补片组有5例出现再撕裂,包括4例撕裂位于补片与肌腱残端缝合处,1例位于大结节处;缝合组有7例出现缝合部位再撕裂。结论相比于关节镜下直接缝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巨大肩袖撕裂,虽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早期疼痛更轻,中远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阔筋膜补片桥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1例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的病历资料。17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补片组),男10例、女7例,年龄(61.47±6.63)岁(范围51~72岁);14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联合组),男4例、女10例,年龄(62.57±6.11)岁(范围53~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6、12个月进行患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第2天及1年复查患肩MRI评估肩袖愈合及补片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3±6.8)个月(范围12~27个月)。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补片组VAS评分为(3.47±2.43)分,高于联合组的(2.0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8);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65.07±6.17)分、ASES评分为(72.64±5.56)分,均高于补片组的(53.41±6.19)分和(63.88±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01;t=4.45,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患肩MRI,补片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53%,补片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18%;联合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36%,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7%,两组补片转归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28)。结论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技术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术后1周疼痛更轻、术后半年患肩功能恢复更好,术后1年MRI提示了更好的补片愈合。
简介:摘要:转向架研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研究技术中尤为重要,其系统设计、生产制造及质量保证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科,其性能关系到整车行车安全、其他部件运行性能及乘客乘车体验。转向架的焊接技术要充分考虑其结构特性与材料性能,将一系列弯曲、扭曲与锤头问题控制在合理公差范围内。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34例和实验组1(实行单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回。定术)34例、实验组2(实行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34例,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评估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神经功能优良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术后随访1~3个月,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对照组较两实验组显著(均P〈0.05)。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成人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用HFNC治疗的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FNC治疗1 h后和24 h后的呼吸参数。避免插管被定义为治疗成功,并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结果75例患者纳入研究,47例(62.7%)治疗成功。HFNC在最初24 h内显著改善了成功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P<0.05)。在调整其他临床变量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心源性肺水肿、1 h和24 h的PaO2改善与HFNC治疗成功相关。总体病死率为25.3%(19/75),失败组患者的病死率为67.9%(19/28)。失败组的死亡与升压药的使用和1 h PaO2的无改善有关(P<0.05)。结论HFNC能显著改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的生理参数并避免一部分患者气管插管。24 h时氧合无改善是插管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失败组中,升压药的使用、氧合无改善与病死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提高老年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造成肝细胞损伤,使得糖代谢发生障碍在部分老年患者中可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当合并2型糖尿病后,可使病情加重,使老年患者的治疗变得更为棘手。方法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老年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通过对患者的综合分析,做好相关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和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40例老年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保肝、正确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和糖尿病饮食治疗及精心护理后,乙肝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缓解趋于稳定而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提高了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介绍了上汽670MW汽轮机组配套NBSE60型低旁阀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技术改型的必要性,经过原因分析,跟踪处理过程,提出技术方案,改造后的低旁阀能很好的满足实际需要,为解决相类似的问题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入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入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