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学校参与在围产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20名孕妇,其中60名为孕妇学校组,60名为对照组。通过调查分析两组孕妇的社会学胎动,围产期保健知识等数值来评估参与孕妇学校的效果。结果:孕妇学校组在了解孕期营养知识与自我监护,分娩过程与品产先兆,新生儿护理措施,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知识和认识到分娩属于自然过程等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孕妇学校组的孕期体重增长少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也较对照组低,但新生儿身长无显著差别。孕妇学校组的顺产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主要因医学指征,而对照组则主要因社会因素。另外,孕妇学校组的自然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在产时并发症中,孕妇学校组无新生儿窒息情况,宫缩乏力和胎儿窘迫的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孕妇学校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学校在围产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孕妇的保健认知行为和营养状况,降低产程时长和产后出血量,有效应对产时并发症,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抑郁患者一级亲属的大脑结构网络变化及其与抑郁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健康一级亲属200名纳入研究,同期在社区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无抑郁家族史的健康对照者(HC/FH-组)50名作为健康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均接受系统磁共振成像扫描和相关量表评估,随后进行长达3年的纵向随访(每3个月1次)。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结构化访谈内容评估受试者在随访期间是否发生抑郁。将随访期间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纳入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组(DD/FH+),而未发生抑郁的一级亲属则纳入一级亲属未发生抑郁组(HC/FH+)。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Holmes和Rahe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分别评估受试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是否经历重大压力生活事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脑结构网络属性对于抑郁的预测效能。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受试者的脑结构网络与HD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FH-组(50例)、HC/FH+组(115例)以及DD/FH+组(21例)的支线连接(17.62±1.34、17.03±1.39、15.82±1.12,F=13.63,P<0.001)、全局效率(0.24±0.03、0.23±0.03、0.22±0.03,F=4.73,P=0.010)、右侧脑岛节点效率(0.20±0.02、0.21±0.01、0.20±0.01,F=4.62,P=0.011)、左侧海马节点效率(0.27±0.01、0.27±0.01、0.24±0.02,F=18.56,P<0.001)、左侧杏仁核节点效率(0.24±0.02、0.24±0.02、0.23±0.01,F=3.40,P=0.0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支线连接(OR=0.55,95%CI 0.38~0.78,P=0.001)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OR=0.58,95%CI 0.40~0.81,P<0.001)可以预测最终抑郁的发生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D/FH+组基线时支线连接(r=-0.58,P=0.006)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r=-0.60,P=0.004)与其第一次随访时的HDRS评分相关。结论抑郁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中,存在支线连接和左侧海马节点效率改变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抑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围产期三位一体保健模式在预防新生儿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新生儿接受了围产期三位一体保健模式(观察组),另5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显效数目为44例,有效数目为5例,无效数目为1例,总有效率为98%;而对照组的治疗显效数目为35例,有效数目为10例,无效数目为5例,总有效率为90%。在满意度上,观察组非常满意的家属有42例,满意的家属有7例,不满意的家属有1例,总满意率为98%,平均分为8.54分;而对照组非常满意的家属有35例,满意的家属有5例,不满意的家属有10例,总满意率为80%,平均分为7.12分。结论 围产期三位一体保健模式在预防新生儿低血糖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提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疏导与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道症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给予心理疏导和甲氧路普安10mg双侧足三里注射;对照组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肉注射,注射后30分钟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防治恶心的有效率分别为85%、60%,防治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80%、70%,结论足三里具有调节气机,增加胃肠功能的作用,心理疏导与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效果显著优于肌肉注射,并且方法简单、经济,不良反应小,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容易被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D-slicer软件对神经血管进行三维同步重建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合并面肌痉挛(HFS)患者术前诊断神经血管关系和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2例VBD合并HFS患者,术前将患者头颅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平衡序列(3D-FIESTA)MRI检查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对患者的血管、脑干、面听神经进行三维建模,比较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三维模型诊断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和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的差异。结果术中所见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血管关系、责任血管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89,P=0.000;Kappa=0.869,P=0.000)。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血管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0),二者诊断神经血管关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B=5.000,P=0.082)。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责任血管一致性差(Kappa=0.336,P=0.000),二者诊断责任血管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B=23.000,P=0.000)。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对VBD合并HFS患者桥小脑角(CPA)区血管、神经及脑干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与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比较,其对患者责任血管的确认、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策略的制定更有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和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检索1970年1月至2017年7月10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官网关于MVD和RFT治疗TN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和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RFT,MVD有更少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OR=0.26,95%CI (0.16~0.42),P<0.001],更少的患者出现面部麻木症状[OR=0.13,95%CI(0.08~0.21),P<0.001],更低的VAS评分[MD=-2.07,95%CI(-2.62~-1.51),P<0.001],更少的术后用药人数[OR=0.26,95%CI(0.16~0.42),P<0.001];但有更多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OR=2.10,95%CI(1.13~3.91),P=0.02)]和更高的治疗费用[MD=37.19,95%CI(19.90~54.47),P<0.001]。结论MVD治疗TN效果优于RFT,但并发症和治疗费用更高。因此,MVD是对TN有较好效果的治疗方式,RFT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