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正中矢状位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8例为研究组,同期相匹配的发育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评价两组儿童神经行为,并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正中矢状位测量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以及胼胝体面积与ASD异常神经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胼胝体各部分面积及总面积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面积1区(182.63±30.99)mm2比(213.82±26.01)mm2,2区(54.78±10.77)mm2比(63.75±12.53)mm2,3区(45.16±6.52)mm2比(54.04±10.56)mm2,4区(35.82±8.05)mm2比(49.93±14.47)mm2,5区(127.63±26.50)mm2比(154.32±30.18)mm2,总面积(445.31±64.91)mm2比(533.57±60.5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9、-2.982、-3.230、-4.363、-3.649、-5.543,均P<0.05),两组差异主要集中在胼胝体膝部和峡部以及总面积。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与ASD的5项功能障碍评分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与交往障碍及语言障碍相关性明显(r=-0.439、-0.544,均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胼胝体的发育存在异常,胼胝体面积越小,临床异常行为症状越重。通过检测ASD儿童的胼胝体面积可以为其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