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于2020年4月16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患病情况。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2月16日至3月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分院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8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48例,年龄(41.69±18.6)岁(3个月至85岁)。所有患者经眼科会诊筛查是否合并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筛查方法为先通过眼部症状问诊和结膜炎体征检查确定是否有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对有结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行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81例患者中3例患者(3.70%)有眼部不适主诉,在确诊COVID-19之后第(16.67±9.29)d出现。3例患者的眼部体征均不符合病毒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双眼结膜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无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的诊断。其余78例患者无结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OVID-19患者中未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性结膜炎,其患病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33-437)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的靶器官为肺部,导致肺部渗出、实变,并可累及心血管、凝血等多个系统。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因呼吸驱动过度增强加重肺部损伤,甚至出现气胸;部分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这些并发症均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肺及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重症超声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心、肺及其他器官的流程化评估,快速筛查低氧血症原因。此外,COVID-19患者出现"沉默型低氧血症",导致不能在早期及时发现重症患者的呼吸代偿程度。重症超声通过对膈肌活动的评估,可早期发现呼吸驱动增强,为早期发现重症患者提供可视化诊疗依据,并在诊治过程中动态评估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的肺部CT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肺部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3至31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33例2019-nCoV感染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20~70(50±12)岁。轻型3例,普通型27例,重型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肺部术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各1例。运用SPSS 25.0软件对各肺叶分布及分布范围与临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9-nCoV感染者肺部无异常3例(9.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30例(90.9%)。COVID-19在分布上累及双肺29例(87.9%),累及单侧1例(3.0%)。病变在各肺叶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分布范围与临床分型之间相关系数为0.819,两者具有高度相关。胸膜下区病变30例(90.9%),其中合并中央区同时存在17例(51.5%)。病变表现为多种病变及合并存在,磨玻璃密度影25例(75.8%),实变16例(48.5%),间质改变12例(36.4%),小叶间隔增厚18例(54.5%)。22例复查者,病变增多10例,病变无变化6例,病变减少6例。结论2019-nCoV感染者多有肺部炎症,CT表现为多部位、胸膜下区或外中带多见、磨玻璃密度和实变多见或共存;部分合并胸膜增厚或小叶间隔增厚。CT影像能够提示COVID-19诊断,对早期发现和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内外关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方法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中国知网(CNKI)及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2020年1月30日至4月20日发表的重型新冠肺炎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文献的作者、发文机构、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389篇中文文献及59篇英文文献。用CiteSpace软件分析显示,目前国内主要有4个比较大的团队关注重型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各团队内部合著较紧密,但团队之间合作欠佳;发文机构以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为主,高等院校及企业参与较少。英文发文作者主要有5个研究团队,部分有合著关系;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其次是美国、加拿大。中文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词分析显示,新冠肺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临床特征、中医药治疗、医学影像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核酸检测、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断,瘟疫理论及病因机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及预后研究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词聚类分析新冠肺炎、合并慢性基础疾病、CT影像学特征也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新趋势。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新冠肺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名称、疾病大流行、传染性疾病、医疗物资分配、心肌损害相关指标等。结论国内外研究者对新冠肺炎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国内以研究重症临床诊断及治疗为主,国外则重视疫情应对及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及医院采取一级响应防控措施后,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HAI)的状况。方法统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结束后南京紫金医院2020年2月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观察组,138例)的HAI发生率和感染病原学检查结果,并与2019年2月(同比对照,133例)和2019年12月(环比对照,213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I发生率为10.87%(15/138),较同比对照组的15.04%(20/133)和环比对照组的15.02%(32/213)均下降了约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49)。观察组检出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黏质沙雷菌,较环比对照组检出的菌种有所减少。结论严格的社交隔离和病房感染控制措施有降低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住院患者HAI发生率的趋势,但结果有待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论证。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体验,旨在为临床制订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25—27日对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支援的10名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Giorgi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临床一线支援护士心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分别为负性心理体验(恐惧、担忧和疲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对疾病认知不足和应急救援护理技能不足)、对抗击疫情的理性认识(使命感和信心坚定)。结论临床一线支援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体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医院应加强对临床一线支援护士的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推进应急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升医院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保障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很多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在疫情暴发早期,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对该疾病的不认识,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疗效欠佳,但随着对该疾病本质的不断揭示和临床救治经验的积累,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疗效亦逐渐清晰。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武汉救援经验谈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的临床应用的介入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患者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TSGF.、CEA、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晚期胃癌患者76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用抽签方式均分患者,对照组(38例,应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观察组(38例,应用多西他赛+阿帕替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TSGF、CEA、CA19-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EA、TSGF、CA19-9水平降低,两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多西他赛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 例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根据 FibrosCan 得出脂肪程度不同作为分组依据, I级患者 30 例作为 A 组, 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B 组, I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C 组 。比较 3 组 患者的 的临床疗效 以及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谷丙转氨酶( ALT )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 。结果 A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C 组比较, B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6 个月后, A 、 B 、 C 组患者 ALT 恢复正常人数分别为 26 例( 86.67% )、 18 例( 60.00% )、 9 例( 30.00% ); A 组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肝脂肪变是影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将其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CD8+ T细胞表位,为了解抗病毒免疫机制和疫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SFTSV非结构蛋白中预测潜在表位,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胞内因子染色、四聚体染色验证表位的免疫原性,体外复性试验验证表位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合力。结果NS-3多肽能刺激特异性CD8+ T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且诱导CD107a表达水平升高。康复病例中检测到NS-3表位特异性CD8+ T细胞分群。NS-3与HLA-A*3001能稳定结合。结论从SFTSV的NS蛋白中鉴定到首个人源HLA-A*3001限制性CD8+ T细胞表位NS-3,为疫苗开发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