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局部和区域复发部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局部复发率和区域复发率计算,采用Log-Rank法对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164例(8.6%)患者发生局部和(或)区域复发。其中复发在锁骨上106例(65%),胸壁69例(42%),腋窝39例(24%),内乳19例(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45岁)、肿瘤位置(其他象限/内象限)、T分期(T1/T2)、腋窝阳性淋巴结数(1个/2~3个)、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是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期患者的LRR部位主要是锁骨上,其次是胸壁,腋窝和内乳少见。影响局部和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基本相似,放疗患者建议照射锁骨上区和胸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经术前各项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结果示:(膀胱)间叶性恶性肿瘤,倾向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SMA(+)、Vimentin(+)、Galdesmon(-)、Bcl2(-)、Ki67(约15%)、Desmin(-)、CD34(血管+)、P53(灶+)、EMA(-)、S-100(-)、CDK4(-)、CK(-)。术后辅以AI方案化疗:异磷酰胺(130 mg/m2)、多柔比星(20 mg/m2)。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系一种极其少见的侵袭性间质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其治疗方法可考虑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