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作用分析。方法:病例样本均为2022.1——2023.1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共计50例,规范性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组间纳入样本量均等,后予以不同临床护理,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统计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腹泻、呕吐及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均以观察组更快,且该组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临床依从性以观察组小儿评价值更高,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对促进其尽快康复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病毒感染性腹泻 综合性护理干预 康复进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对后续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选择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按照病症的不同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属于病例组患者,对照组中的患者则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每组100例。将这两组患者的相关生活习惯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差距,性别差距以及病史差距,可以发现这些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在各项指标的分析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课题研究的结果,涉及的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从这些数据以及指标来看,患者的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FEV1预计的数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及疲乏状态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病例组患者在这几方面的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开展临床疾病治疗操作的过程当中,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我们可以将具体的因素包括吸烟、超敏C反应蛋白及FEV1%预计值等,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况以及疲乏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临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提高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老年人中应用综合治疗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给予患者综合治疗后,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明显。治疗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为(165.2±1.6mmHg),舒张压为(96.8±1.3mmHg);而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下降至(138.5±1.7mmHg),舒张压下降至(83.4±1.4mmHg)。治疗后的血压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综合治疗方案对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治疗前,仅有12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这一数字增加到了44例,有效控制率从20%提高至73.3%。结论:在老年人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单一的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综合治疗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关怀,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顽固性高血压 综合治疗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科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1+3"模式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