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面对新的国土测量工作要求,需要结合现阶段现先进的新测绘技术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对新技术进行探索,以提升我国国土管理水平及促进国土测量进度,同时新测绘技术在国土测量中的运用,对提升测量效率及保障测量工作质量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国土测量工作经验,概述现阶段国土测量中运用的新测绘技术,阐述这些技术的实际国土测量工作中的具体使用,意在为我国的国土测量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国土测量 新测绘技术 运用
  • 简介:摘要国土资源对于国家,对于国家的社会居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物质需要,是国家发展及国家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土资源包括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国家人口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国土资源的整合规划工作是国家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工作,国土资源测绘是国土资源整合规划工作前提,更是重要工作组成,国土资源测绘为国土资源整合规划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指导,进而保证国土资源整合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国土资源测绘工作中不断引进先进科学技术,3S技术的引进为国土资源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有效提升国土资源测绘工作效率以及进一步确保国土资源测绘工作的质量。本文笔者对3S技术进行简单概述,研究其在国土资源测绘工作的运用价值。

  • 标签: 国土资源测绘 3S技术 运用价值
  • 简介:作为晚清民国时期的一座区域性大都会,潍县城市地域结构表现为“西绅东商”的特征:士绅主要聚居于主城,东关西半部和自浪河西侧则是工商业最为繁盛之地。这种地域结构特征实际上在晚清以前即已形成,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并未在潍县火车站一带形成可观的城市地域,“西绅东商”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士绅近官署而居的居住习惯、潍县城孛茸毂胶东的交通区位特征、晚清民国时期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和东关因有城墙环绕而表现出的安全优势,是造成这种稳定性的四个内在原因。

  • 标签: “西绅东商” 城市地域结构 稳定性 潍县城 晚清民国
  • 简介:作为北方丰水区,清前中期小清河中游沿线新城、高苑两县的水利纷争频繁且严重。康熙年间主要表现为清沙泊积水宣泄之争;康熙末年以降随着清沙泊积水的消退,纷争转而表现为清沙泊蓄洪之争,乾隆二十二年的“金万清捏控案”就是此类纷争的典型事件。纷争中分处两县的地方官吏、绅衿、民众各自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体,形成一种全面对抗的社会关系。省级官员在纠纷解决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两类纷争实则均为避水纠纷,均体现了双方对农地问题的巨大关切。小清河中游一带的政区地理状况、地貌特征、环境因素、落后的行政运作方式导致的低执行力是纷争发生的四大深层原因。

  • 标签: 水利纷争 小清河中游 清前中期 丰水区
  • 简介:本文从城市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城市本体、城市腹地三个方面,对宋金元时期青州与济南二城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外部环境方面,北宋时期,青州、济南二城均较为优越,金元时代却截然相反。从城市本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城市风貌上,北宋时期的济南城尚落后于青州城,金元时期青州城因迭遭战火,城市风貌已大不如济南;城市占地规模上,北宋时期青州城的占地规模明显大于济南城,而金元时代的济南城已后来居上。在城市腹地发展水平方面,宋金元时期,至少是金元时代,济南城市腹地的户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完全超越青州城的腹地。进而指出,金元时代,至少在元代,山东半岛的经济中心城市实际已经转移至济南,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到济南的移治,只不过是行政中心"追逐"经济中心,对济南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一种政治承认而已。

  • 标签: 城市比较 中心城市 转移 青州 济南
  • 简介:南北朝时期是济南城市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时段内济南城的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宋时期济南的行政等级经历了由郡城升为州城、再升至双州并治、复又降为州城"两升一降"的剧烈演变过程。宋魏政权长期隔黄河下游河道南北对峙,济南处于南朝政权的边疆门户位置,是行政等级"两升"的根本原因;济南在山东半岛的地理坐落过于偏西,则是造成行政等级"一降"的关键所在。公元469年北魏据有山东半岛以后,济南迅速实现了由军镇城市到行政城市的职能转变,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山东半岛所扮演的政权边疆角色的丧失。综合来看,山东半岛在南北朝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地位和济南的地理位置特征,是济南城市行政等级与职能作用发生巨大变化的两大要素。

  • 标签: 地缘政治 门户位置 行政等级 职能作用 济南城
  • 简介:清代前期小清河为患严重,康熙年间山东主政者主要进行了两次大的治理工程,两次治河各有得失,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持久。缺乏一个专司小清河事务的管理机构,政区地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方官彼此扯皮、百姓肆意决堤,以及鲁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是小清河治理成效甚微的主要导因。

  • 标签: 康熙年间 小清河 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