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中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具有开展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患者共计62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组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腹部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观察组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对照组,比较确诊率,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比较两组分型准确率,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结论:在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中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分型准确率,还能够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整合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1日。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汇集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出33个研究结果,归纳出8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整合结果1照顾者心理体验的变化(在长期照护过程,照顾者的心理历程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心理支持获得积极照护体验);整合结果2个人及社会关系变化(照顾者因长期照顾患者,个人角色及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寻求多重社会支持,逐渐调整并适应);整合结果3照顾知识及技能的改变(由于脊髓损伤的突发性,照顾者缺乏照顾知识及技能,渴望学到更多的照护技巧)。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涉及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重视照顾者照护需求和真实体验,为其提供专业的照护指导和支持,协助其更好地胜任照顾者角色,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脊柱-骨盆冠状位序列的变化规律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冠状位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方法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DDH患者48例,男6例、女42例;年龄(42.81±10.42)岁(范围22~61岁)。双侧髋发育不良11例,单侧髋发育不良37例,共59髋。Crowe分型Ⅰ型13髋、Ⅱ型7髋、Ⅲ型4髋、Ⅳ型35髋。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Cobb角、冠状位平衡、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L5倾斜角、下肢长度。分析冠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评估数据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随访时间(10.31±2.62)个月(范围3~18个月)。DDH患者术前髂骨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和L5倾斜角的观察者内复测信度分别为0.965、0.875、0.912和0.934,观察者间信度分别为0.887、0.889、0.892和0.907。33例DDH患者存在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为69%(33/48);28例患者伴有脊柱侧凸,发生率为58%(28/48);发生髋关节脱位43例,其中37例股骨头相对位置较高一侧(即脱位侧)的骨盆位置更低,发生率86%(37/43);发生骨盆倾斜46例,发生率为96%(46/4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髂骨倾斜角由术前6.71°±4.62°降低至3.5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01);骶骨倾斜角由术前6.38°±5.48°降低至3.7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01);术前髋关节倾斜角为5.32°±5.83°、术后为3.71°±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71);L5倾斜角由术前6.12°±5.46°降低至4.3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7);Cobb角由术前11.05°±10.76°降低至6.8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01);术前冠状位平衡为(14.22±10.64)mm、术后为(13.73±1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821)。Cobb角与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均呈正相关(r=0.61,P<0.001;r=0.57,P<0.001)。结论DDH患者出现骨盆冠状位倾斜的原因包括双下肢不等长与髋关节脱位。冠状位骨盆倾斜导致代偿性脊柱侧凸,使整体冠状位脊柱-骨盆序列发生改变,但仍能保持冠状位平衡。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DDH患者冠状位骨盆倾斜以及代偿性侧凸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个家族性泛发性雀斑样痣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检测分析其致病基因。方法分析1个家族性泛发性雀斑样痣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规律。抽取先证者及其父亲(患者)、母亲(健康成员)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SASH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以先证者母亲及100例无关健康对照作为对照,确定突变位点,同时查询既往文献及基因突变相关数据库,排除SASH1基因突变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可能,并明确其是否为已知突变。结果共调查该家系4代17人,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每代均有患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SASH1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杂合重复突变c.49_54dupCCCGAG,先证者母亲及健康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且既往文献及基因突变相关数据库中尚未见报道该突变。结论SASH1基因c.49_54dupCCCGAG杂合重复突变为导致该家系泛发性雀斑样痣临床表现的致病性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牙列缺失患者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0年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选取66例牙列缺失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为传统总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义齿的咀嚼效率,美观度,以及修复满意度、义齿稳定程度、发音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S生物功能性总义齿改善牙列缺失患者无牙状态效果显著,提升口颌系统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度低温下全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在中度低温停循环下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121例,其中行CRRT治疗49例(CRRT组),未行CRRT治疗72例(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中低温脑保护策略,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顺行脑灌注。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手术过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两组在主动脉窦部直径和是否同期行Bentall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CRRT组患者血肌酐(sC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14.04±79.51)μmol/L对(127.32±58.08)μmol/L]。术后2~4天sCr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组在术后4天sCr较CRRT组显著下降[(264.20±111.76)μmol/L对(104.24±76.00)μmol/L]。主动脉窦部直径、合并Bentall手术、术中红细胞输血量、术中血小板输血量、术中自体血输血量、术中出血与术后是否行CRRT呈正相关(P<0.10),而术中血浆输血量与术后行CRRT治疗呈负相关(P<0.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窦部直径、合并Bentall手术、术中输血制品和术中出血是术后行CRRT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