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人腰痛十分普遍,准确的老年人腰痛评估是开展合理、有效治疗的前提。但目前有关我国老年人腰痛评估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欠缺,评估流程也并不系统全面。制定合理、规范的评估流程,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老年人腰痛诊疗过程的首要内容。本文针对老年人腰痛的评估流程、腰痛评估量表的使用现状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我国国情编制了一套适合我国老年人的腰痛评估量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证据支持与帮助。

  • 标签: 老年人 腰痛 评估 量表
  • 简介:摘要老年人是疼痛的高发人群,老年痴呆患者意识障碍、语言功能减退等增加了疼痛评估的难度,同时评估者对痴呆老年人疼痛神经病理机制和评估量表认识的匮乏,也常会导致此类患者疼痛评估的不恰当。现对痴呆老年患者痴呆与疼痛的关系、疼痛评估流程及量表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痴呆 疼痛
  • 简介:摘要巨大扁桃体手术的老年患者清醒气管插管1例,术前详细采集病史和评估气道,组建困难气道管理团队,使用超声技术对环甲膜及气管插管型号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充分宣教;清醒气管插管采用"sTOP"[s(镇静)、表面麻醉(T)、氧供(O)和操作(P)]流程,早期全程使用高流量氧气吸入,在充分表面麻醉下,首选右美托咪定最小镇静状态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两步法"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后,全身麻醉诱导进行手术;对首次清醒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通过"sTOP"流程逐步改善,最多尝试插管"3+1"次,必要时建立颈前气道完成手术。

  • 标签: 扁桃体 插管法,气管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超声诊断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需通过双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VC的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8~90岁,BMI 15.5~44.8 kg/m2,ASA分级Ⅰ~Ⅳ级。使用超声探查并选定目标血管。静脉注射异丙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正压通气。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至预定长度,行床旁X线和床旁超声检查,确定导丝尖端位置,并进行记录。确定导丝尖端位置正常后置入CVC。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床旁超声和床旁X线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一致性;计算床旁超声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比数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90例患者中17例发生了导丝尖端异位,导丝尖端异位发生率为19%。床旁超声与床旁X线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45,P<0.05)。床旁超声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7.78%,总符合率为97.67%,误诊率为2.22%,漏诊率为2.56%,Youden指数为95.22%,比数积为1 672,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为98.88%。结论床旁超声可用于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丝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深度头低位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0例拟于深度头低位体位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各30例)。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末正压5 cmH2O,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术中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全身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即刻、气腹30 min、气腹1 h、气腹2 h、气腹3 h、手术结束时呼吸系统驱动压、气道平均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记录入手术室、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拔管后术后24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OI);记录气腹后的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结果保护通气组患者各时间点呼吸系统驱动压均低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各时间点的气道平均压均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0.751)、气腹后即刻(t=2.83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1.435)、气腹30 min(t=2.469)、气腹1 h(t=1.359)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传统通气组(t值分别为1.435、2.469、1.359,P<0.01或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比传统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系统驱动压,提高气道平均压,对肺内氧合无优势,可安全用于深度头低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 标签: 头低位 麻醉,全身 呼吸功能试验 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术后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104例拟行择期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通气组(52例,2例术后撤回同意书)和传统通气组(52例)。全身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终末正压5 cmH2O(1 cmH2O=0.098 kPa),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术中出入量、基础值和术后第3天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用力肺活量、1 s量、1 s率。记录术后第1天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保护通气组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高于传统通气组患者,(351.1±57.3比324.5±55.0,F=0.364,P<0.05);呼气终末正压低于传统通气组[(25.7±10.9)mmHg(1 mmHg=0.133 kPa)比(31.4±11.9)mmHg,F=0.026,P<0.05];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术后第1天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3分为13.6%(6/44)比32.7%(1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9,P<0.05)。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基础值、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改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腹部大手术后肺换气功能,改善肺内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 标签: 肺性通气 血气分析 腹部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