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确胸部放射治疗(TRT)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LS-SCLC TR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09月0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和R 4.1.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共计1730例患者,涉及6种放疗方案,分别为:超分割放疗(HFRT):45 Gy分30次(HFRT45)和60 Gy分40次(HFRT60);常规分割放疗(CFRT):70 Gy分35次(CFRT70)、66 Gy分33次(CFRT66);中度大分割放疗(MHFRT):65 Gy分26次(MHFRT65)和42 Gy分15次(MHFRT42)。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方面,6种放疗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结果分别为MHFRT65>HFRT60>CFRT66>CFRT70>MHFRT42>HFRT45、HFRT60>MHFRT65>CFRT66>CFRT70>HFRT45>MHFRT42。HFRT60方案在降低3级及以上肺炎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方案,而各方案导致3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方面并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分别为HFRT60>MHFRT42>CFRT66>CFRT70>HFRT45>MHFRT65、HFRT60>CFRT70>CFRT66>HFRT45>MHFRT42>MHFRT65。结论HFRT60方案治疗LS-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更优。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多学科综合护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2022年5月~2023年5月82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纳入41例)、观察组(多学科综合护理纳入41例),观察两组肺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第1S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对照组高,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取多学科综合护理效果理想,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及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就诊手术的TI-RADS 4b类直径≤1 cm单侧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共539例,依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MC组和良性肿瘤组,再依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将PTMC患者分为LNM组和无LNM组,分析术前血液中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Tg与PTMC及发生颈部LNM的关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PTMC组与良性肿瘤组,LNM组与无LNM组间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TSH、Tg及TgAb水平是PTM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PTMC呈负相关,TSH、Tg、TgAb与PTMC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0、0.192、0.026、0.008,95%CI分别为:0.962~0.998、1.045~1.404、1.015~1.038、1.003~1.014,P<0.05)。年龄和血清Tg水平是PTMC患者颈部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颈部LNM呈负相关,Tg与颈部LNM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5、0.014,95%CI分别为:0.957~0.994、1.008~1.021,P<0.05)。当血清Tg水平>26.520 ng/ml时提示≤1 cm的TI-RADS 4b类肿块为PTMC(敏感度:0.560,特异度:0.719);而Tg水平>36.695 ng/ml时提示此类PTMC患者伴有颈部LNM(敏感度:0.532,特异度:0.788)。结论血清Tg水平对临床鉴别≤1 cm的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与PTMC伴有颈部LNM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5.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非电刺激组(NS组)和经皮非穴位电刺激组(TEN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术毕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型,电流强度6~10 mA;NS组诱导前在相同穴位放置刺激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TENAS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在非穴位经皮电刺激直至术毕。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记录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于术后1和2 d时记录患者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S组和TENAS组比较,TEAS组术后1、3和7 d时PSQI和AIS总分及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时QoR-15评分升高,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术后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放化疗、腔内近距离治疗、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放化疗序贯腔内近距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宫颈癌细胞中瘦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有效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无瘤生存、死亡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74.00%,148/200)高于对照组(53.00%,10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GF2、瘦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F2、瘦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年随访期间无瘤生存率(62.00%,124/200)、病死率(5.00%,10/200)均低于对照组(30.50%,61/200;17.00%,3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腔内近距离治疗、热疗联合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近、远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和卵巢恶性肿瘤风险模型(ROMA)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24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卵巢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卵巢癌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120例(良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100名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HE4和CA125浓度,并计算ROMA,统计分析CA125、HE4、ROMA对卵巢癌的诊断性能。结果卵巢癌组CA125、HE4、ROMA依次为(370.9±213.2)U/mL、(364.4±227.0)pmpl/L、(80.2±26.1)%,与良性组及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1),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P=0.321,P=0.292);ROM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HE4和CA125,HE4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CA125,CA125灵敏度高于HE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CA125、HE4、ROM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88、0.960。结论CA125、HE4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ROMA诊断性能优于HE4、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接受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三维组,50例接受192Ir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为二维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维组客观缓解率高于二维组[98%(49/50)比84%(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36)。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0%(30/50)比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P=0.003);三维组1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6%(13/50)比48%(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38)。三维组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68%(34/50)比92%(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05);三维组2、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0%(25/50),4%(2/50)比2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40;χ2=6.06,P=0.028)。三维组慢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二维组[28%(14/50)比54%(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14)。结论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较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疗效好,急慢性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颈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颈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胰颈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