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工作程序表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治疗的 6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33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配合手术,观察组采取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护理人员工作执行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医生满意率为93.94%和 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和医生的 63.64%和 69.70% ,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护理人员工作执行力强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采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不仅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而且增强了护理人员术中工作的执行力,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近2年诊断的5例MODY2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筛选出的变异位点在各家系中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5个先证者中除先证者4有多饮多尿表现外,其余患儿的高血糖均为意外发现。所有先证者尿常规、尿蛋白五项及血脂均无异常,HbA1C 5.96%~8.15%。不同于以往MODY2患者,本研究发现先证者5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证实5个家系均存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共包含4种突变类型:c.146C>T(p.T49I)、c.1237T>G(p.Y413D)、c.683C>T(p.T228M)及c.952G>T(p.G318W)。c.1237T>G(p.Y413D)及c.952G>T(p.G318W)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给予所有先证者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结论MODY2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该病治疗可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良好;本研究发现的GCK基因2个新的突变位点拓展了该病基因突变谱。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年人流感早期就诊的影响因素,为流感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早期就诊行为的差异,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早期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平谷区成年流感病例80人。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60岁相比,18~59岁流感病例早期就诊OR(95%CI)值为0.52(0.38~0.71);居住城区相比农村早期就诊OR(95%CI)值为0.70(0.52~0.94);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比高中以下早期就诊OR(95%CI)值为1.76(1.32~2.34);最高体温≥38.5 ℃比体温<38.5 ℃早期就诊OR(95%CI)值为0.20(0.16~0.27);医疗费用承担方式自费比医保报销早期就诊OR(95%CI)值为2.37(1.65~3.39)。结论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就诊前最高体温、医保方式是影响成年流感病例是否早期就诊的因素,针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付费方式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心动过速的原因、类型、风险因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完成先天性心脏病一期根治手术、符合临床研究指标且有记录值的2 1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计1 322例,房间隔缺损421例,法洛四联症、完全大动脉转位或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等共计194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完全性房室通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共计189例。手术方法是胸骨正中皮肤切口或右侧腋下皮肤小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观察与监测患儿年龄、体质量、疾病类型、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心电图监测等指标。结果2 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并发的心动过速425例,发生率20.0%。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14.8%(314/2 126)、4.5%(96/2 126)、0.8%(17/2 126)、0.5%(10/2 12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心动过速与患儿低龄(OR=1.98,95%CI:1.25~2.65,P<0.01)、低体质量(OR=2.35,95%CI:1.86~2.75,P<0.01)、大型室间隔缺损(OR=1.56,95%CI:1.09~2.06,P=0.0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OR=2.03,95%CI:1.57~2.52,P<0.01)、较长体外循环时间(OR=1.77,95%CI:1.23~2.28,P<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OR=1.89,95%CI:1.20~2.55,P<0.01)、酸中毒(OR=1.63,95%CI:1.11~2.14,P<0.01)、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联合使用(OR=1.86,95%CI:1.23~2.48,P<0.01)密切相关。结论预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动过速,明确其原因及类型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术后患儿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运用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进行诊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32例痊愈,占64%;15例好转,占30%;3例未愈,占6%;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15例痊愈,占30%;29例好转,占58%;6例未愈,占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药内服加上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服用中药的效果好,因此临床上主张应用前者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多药治疗的具体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用药干预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药学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FBG指标、患者药物知识知晓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入组时FBG指标为9.05±1.41,干预三个月FBG指标为7.24±1.28,干预六个月FBG指标为6.56±1.12,干预九个月FBG指标为6.14±1.03,干预前药物知识知晓评分为62.24±2.21,干预后药物知识知晓评分为89.84±4.41,干预前用药依从性率为37(74.00%),干预后用药依从性率为49(98.00%)。实验组患者在进行药物干预后,FBG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进行干预后患者药物知识知晓评分及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多药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实现患者FBG指标的改善,提高患者药物知识知晓评分的有效提升,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骨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代谢疾病,以骨吸收障碍导致的骨量及密度增加为主要特征,任何涉及破骨细胞成熟或功能的异常突变均会导致骨硬化症的发生。临床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硬化症Ⅱ型(autosomal dominant osteopetrosis type Ⅱ,ADO-Ⅱ)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类型骨硬化症,病变可累及内分泌、骨骼、血液、神经、耳鼻喉、口腔等全身多系统,其疾病进展隐匿,容易被忽视,尚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2例ADO-Ⅱ型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查资料和诊治过程,分析该病的全身多系统症状、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以提高对ADO-Ⅱ型患者管理及治疗的认识。
简介:摘要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偏瘫症状采用早期针灸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92 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将成为本次研究的试验对象,运用随机抽取彩球的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由护理人员宣布抽取彩球的规则,抽到篮球的患者纳入实验组,而抽取到绿色球的患者则自动列入到参照组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医药疗法和中医针灸疗法,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中医疗法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 95.65%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74.26±10.39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6.31±2.04 ,而参照组患者经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 76.09%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61.12±11.08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11.43±3.09 ,从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出参照组均不及实验组,且 p 值在 0.05 以下,有统计学处理意义。 结论 对于经抢救后出现偏瘫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