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前房深度恢复情况以及视力提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绵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探讨影响水质卫生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2023年分别在绵阳市辖区内设置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调查监测点供水单位基本情况,并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次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2023)进行微生物、毒理、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等检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022)限值进行评价。结果:202-2023年共完成水样检测4071份,其中城市供水485份,合格480份,合格率为98.97%。农饮水3586份,3053份合格 农饮水的合格率为85.13%,2022-2023 年绵阳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86.78%。结论 绵阳市市城市饮用水合格率高于农村,水处理工艺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源保护、水质消毒和供水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国内外老年抑郁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进行国内外对比,为我国未来老年抑郁护理研究主题与方向提供思路。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3-2023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老年抑郁护理领域的文献,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684篇,英文文献2150篇,国内外年发文量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机构最高发文量为4篇,各机构间的合作网络十分分散,作者最高发文量为4篇,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国外研究机构最高发文量为28篇,基本形成了稳定的学术合作团体,作者最高发文量为9篇,形成了5个核心作者群。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都集中在研究方向、热点疾病、研究指标、研究类型、干预措施这5个方面。结论 关于国内外老年抑郁护理研究,两者既有重合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相比于国外,国内老年抑郁护理研究尚处于发展期,虽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仍需加强各区域、机构、作者间的合作,并借鉴国际护理研究的新兴主题,不断拓展我国老年护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主要针对责任制护理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讨,并简列分析患者血磷水平、血钙水平、代谢指标以及并发症相关数据,以此作为研究数据支撑。方法:将设定于2021年—2022年期间开展研究,择该期间我院收治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涉及人数80例,按照实行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则行责任制护理,(研究组),后收集整理两组相关数据指标,并采用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验捡,观察结果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患者血磷水平、血钙水平、代谢指标均显优,并发症数据显低,组间P值均小于0.05,说明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责任制护理可明显改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指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整体干预效果确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60例输血患者,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血输血方法,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在发热、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未显示显著差异(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显著降低了发热、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发生率。然而,在感染风险方面的影响尚需更多研究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1990-2019年中国早产患病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早产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分性别评估早产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分布情况,并将中国、全球及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早产患病率和DALYs率进行对比。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为6.34%[95%不确定区间(UI):6.23%~6.4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24%,95%UI:11.16%~11.32%)及低收入(13.15%,95%UI:12.97%~13.33%)、中低收入(12.53%,95%UI:12.39%~12.68%)、中高收入(8.22%,95%UI:8.15%~8.29%)、高收入(8.75%,95%UI:8.67%~8.84%)国家平均水平;早产DALYs率(人年/10万)为217.12(95%UI:191.30~246.69),低于全球(886.81,95%UI:762.12~1 034.49)、低收入(1 905.24,95%UI:1 542.35~2 377.54)、中低收入(1 349.98,95%UI:1 154.04~1 583.81)和中高收入(366.56,95%UI:321.51~416.88)国家平均水平,但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6.21,95%UI:179.96~234.90)。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及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56%(95%CI:0.54%~0.58%)和5.87%(95%CI:5.54%~6.19%)。男性早产儿患病率总体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0.64%,95%CI:0.62%~0.66%;女性:0.46%,95%CI:0.44%~0.48%),男性早产儿DALYs率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5.90%,95%CI:5.56%~6.24%;女性:5.81%,95%CI:5.50%~6.13%)。结论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及DALYs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早产儿患病率及DALYs率下降速度高于女性。应继续加强对早产,尤其是自发性早产危险因素的病因研究,制定全面、完善的早产监测、预防和保健制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秋水仙碱中毒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住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根据14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共41例,年龄15~85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6例;生存组27例(65.9%),死亡组14例(34.1%);蓄积中毒(58.7%),自杀中毒(41.3%)。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82.93%)、多器官功能不全(78.05%)、感染性发热(73.17%)、心肌损害(48.78%)、凝血功能障碍(46.34%)、骨髓抑制(41.46%),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19.51%)、横纹肌溶解(2.44%)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QTc间期、乳酸、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028,95%CI:1.000~1.056;OR=1.599,95%CI:1.088~2.350;OR=1.205,95%CI:1.002~1.450;OR=1.242,95%CI:1.242,95%CI:1.089~1.417;OR=1.013,95%CI:1.002~1.024);ADL评分、间接胆红素绝对值下降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7,95%CI:0.909~0.988;OR=0.756,95%CI:0.572~0.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AU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0.913]、乳酸(AUC=0.875)、碱性磷酸酶(AUC=0.770)对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截断值分别为8.965 mg/L、4.05 mmol/L、230.5 U/L。结论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D二聚体及乳酸、碱性磷酸酶水平能有效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45,χ²=4.54,t=-4.92,Z=4.66,t=-7.31,χ²=6.90,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1,χ²=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t=-3.89、2.67、-3.61,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6,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00,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42,P>0.05)。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关联,为提高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数据为基线,分别在2013、2015和2018年随访ADL结局,且以2013年和2015年新进入队列的人群作为基线。剔除三次基线人群中已发生ADL的中老年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组分异常及异常数目对中老年人群ADL受损的影响。结果观察总人年数为59 795人年,发生ADL受损人数为1 011人,发病密度为16.91/1 000人年。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MS组分异常种类发现,1种MS组分异常、血脂异常合并高血糖、超重/肥胖合并1种MS组分异常、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及MS分别是没有MS组分异常中老年人发生ADL风险的1.29(95%CI:1.12~1.50)倍、1.32(95%CI:1.07~1.64)倍、1.78(95%CI:1.22~2.59)倍、2.48(95%CI:1.59~3.85)倍、3.51(95%CI:1.66~7.43)倍及1.80(95%CI:1.40~2.32)倍;与没有MS组分异常的中老年人比较,1、2和≥3种MS组分异常使中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13~1.51)、54%(HR=1.54,95%CI:1.28~1.85)和87%(HR=1.87,95%CI:1.45~2.41),随着MS组分异常数目的增加,中老年人发生ADL风险升高,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MS组分异常是中老年人发生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及MS可以降低或延缓ADL受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