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非特异性检验指标组成的预测模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从上海长海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数据库中,共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的24 615例病例记录,包括10 497例胃癌,5 198例胃癌前疾病, 和8 920名健康体检。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研究人群分为验证集、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所有实验室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后,通过梯度增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元网络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最优机器学习算法和诊断效能分组,使用后向逐步回归法训练数据,构建最佳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由22个常规检验项目组成的诊断模型V22, 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1.9%。对癌胚抗原(CEA)阴性胃癌,V22也显示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0.813,AUC为0.801。结论V22是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胃癌辅助诊断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早期胃癌和由健康组和癌前疾病组成的对照组,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衰患者,在6个月及1年时进行随访,了解我国心衰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使用剂量、剂量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共纳入381例心衰患者,基线时有256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67.2%)。6个月及1年随访时β受体阻滞剂的总体使用率分别为69.8%和70.1%,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占28.1%,不合理应用患者占71.9%。6个月及1年随访时,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总达标率分别为17.9%和16.8%,目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8.3%和8.6%,最大可耐受剂量达标率分别为11.1%和9.4%。6个月随访和1年随访时。其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的剂量总达标率最低(8.5%和11.1%),其次是酒石酸美托洛尔(15.8%和13.5%)、比索洛尔(18.8%和17.6%),卡维地洛的剂量总达标率最高(66.7%和61.1%)。以1年随访时剂量总达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三级医院剂量总达标率高于一级医院(比值比OR 4.818,95%可信区间CI 1.118~20.771,P=0.035),心衰病程>1年者剂量总达标率高于心衰病程≤1年者(OR 3.128,95%CI 1.110~8.814,P=0.031),高等文化水平人群剂量总达标率高于文盲人群(OR 5.416,95%CI 1.684~17.419,P=0.005)。结论我国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整体使用率低,且剂量不调整,日剂量明显不足,医院级别、心衰病程及患者学历是影响β受体阻滞剂剂量达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