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作为教学人员注重高职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要注重非学习时段的其他情况,因此对学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落实。现行教育情况下,主要是进行案例教学法。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高职学生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所展现出不会产生共鸣,甚至连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都没有。在此背景下,探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其价值内涵分析实施意义、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门诊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缓释茶碱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缓释茶碱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所选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发作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一个疗程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FEV1、呼吸困难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茶碱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情况,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佳的疗效,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深入探究孕妇尿碘含量在妊娠不同时期的变化,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明确孕期不同阶段尿碘水平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这一研究,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孕期保健方案提供实证支持,并为未来深入研究尿碘与孕期健康关系的方向提供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围产期进行检查的孕妇100名,其中早期妊娠(13周以前)30例,中期妊娠(13-27周)40例,晚期妊娠(28周及其以后)30例,采集尿液样本,并使用先进的尿碘检测技术进行详细测定。结果:初步结果显示,孕妇尿碘含量在不同妊娠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早期妊娠组的尿碘水平相对较高,而随着孕期的推进,晚期妊娠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孕妇尿碘水平在不同妊娠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趋势。饮食结构和个体差异可能是影响尿碘水平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不仅强调了孕期保健应考虑阶段性的个性化干预,还强调了尿碘监测在孕期保健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影响尿碘水平的机制,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饮食结构和个体因素对尿碘含量的具体影响,以提供更精准的孕期保健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科6例使用人造血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情况。结果1例使用九个月后发生瘘管闭塞,现改用永久性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1例使用六个月后血栓形成,经过处理后内瘘恢复正常。四例使用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正确使用人造血管内瘘,加强护理,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能有效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年限及提高透析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护理模式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排气操联合穴位按摩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4月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 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指导患者活动,观察组在护理常规基础上于术后采取排气操联合穴位按摩的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程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排气操联合穴位按摩的应用,有利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妇科腹腔镜患者的护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 (PLD=1.5 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tracking,CMR-TT)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与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所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肌功能,并分析其心肌应变改变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15例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CA组)和30名正常对照者(NC组)资料,应用CMR-TT技术及CVI42后处理软件测量心肌整体及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周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等常规应变参数数值及相对心尖应变(relative apical sparing of strain,RAS),定量评估心肌整体及局部运动情况。结果NC组、HCM组、CA组间各应变参数数值依次递减,且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除NC组与HCM组心尖段周向应变(apic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A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心尖径向应变(RASRS)、相对心尖周向应变(RASCS)、相对心尖纵向应变(RASL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与NC组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基底段径向应变(basal radial strain,BRS)、基底段周向应变(bas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BCS)、基底段纵向应变(basal longitudinal strain,BL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71、0.77、0.90、0.73、0.78 (P均<0.05),BRS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参数。HCM组与CA组的RASRS、RASCS、RASL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75、0.71 (P均<0.05),对HCM与CA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CMR-TT可以用来评价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运动情况,HCM心肌应变均存在减低,HCM基底段应变下降明显并BRS存在较大的诊断价值;CA患者的心肌应变较HCM患者下降更为明显,相对心尖保留模式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相对心尖RS诊断效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