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采用静脉补铁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3日至2018年4月9日我院6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遵循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口服补铁法,予以观察组静脉补铁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6.9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06%)较对照组(24.24%)更低,P<0.05。结论静脉补铁疗法应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显著控制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静脉补铁疗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6日至2018年4月21日我院8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三组,一组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28例),一组予以去白红细胞输血(29例),一组实施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29例)。观察三组血液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联合血液置换组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1.26±2.77)umol/L、(105.18±6.19)g/L、(4.70±0.49)×1012/L,相比另外两组更优,P<0.05,三洗红细胞组、去白红细胞组输血后数据无差异性,P>0.05;三组不良事件无显著对比意义,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过程中,单纯予以三洗红细胞或去白红细胞输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联合血液置换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取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6日至2018年4月21日我院8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根据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三组,一组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28例),一组予以去白红细胞输血(29例),一组实施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29例)。观察三组血液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联合血液置换组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1.26±2.77)umol/L、(105.18±6.19)g/L、(4.70±0.49)×1012/L,相比另外两组更优,P<0.05,三洗红细胞组、去白红细胞组输血后数据无差异性,P>0.05;三组不良事件无显著对比意义,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过程中,单纯予以三洗红细胞或去白红细胞输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联合血液置换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