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焊接作业广泛存在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涉及职业人群数量众多,是我国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的重点行业。针对不同焊接工艺、焊接材料,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当前焊接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暴露一致性较差且主要集中在疾病发展阶段,不能及时反映电焊烟尘暴露所导致的机体早期健康损害,而电焊烟尘生物标志物的出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因此,描述电焊烟尘职业健康监护现状,并综述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对电焊烟尘所致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职业健康监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电焊烟尘 健康监护 生物标志物 职业健康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焊接是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艺,涉及从业者数以百万。由于焊接工艺、电焊烟尘浓度、通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电焊工接触量有所不同,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也不尽相同,包括肺功能下降、电焊工尘肺甚至可导致肺癌,严重影响工人的生命质量。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电焊烟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焊接 电焊工 电焊烟尘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电焊作业环境中电焊烟尘对工人肺功能的短期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定组研究方法,在工作当日前后对研究对象肺功能进行重复测量。以配对t检验对班前班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肺功能短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纳入36名男性电焊工人,平均年龄(30.72±5.21)岁,平均工龄(4.36±2.17)年,平均电焊烟尘浓度(1.27±0.49)mg/m3。班后工人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较班前明显下降(t=19.52、48.13、62.03,P<0.05)。在调整了工人的年龄、BMI和工龄后,FVC%、FEV1%随电焊烟尘浓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β=-1.02,95%CI:-1.54~-0.52;β=-1.56,95%CI:-1.95~-1.16;P<0.01),即作业环境电焊烟尘每升高1 mg/m3,与基线值相比,FVC下降1.02%,FEV1下降1.56%。结论短期接触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可导致工人肺功能下降。

  • 标签: 粉尘 电焊烟尘 肺功能 定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五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电焊烟尘作业岗位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比较各种方法在对电焊烟尘健康风险评估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方法于2020年3月,采用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MES法和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定性法与综合指数法对天津市四家生产企业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比值(RR)对不同方法评估结果进行标准化。结果经过标准化后,ICMM风险矩阵法和MES法评估企业1、2、4为可忽略风险,企业3为中等风险,ICMM定量法评估各企业结果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极高风险和低风险;导则定性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可忽略风险,导则综合指数法评估各企业结果均为中风险。结论五种方法均适用于对电焊烟尘接触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结合定性与半定量评估结果综合分析。

  • 标签: 风险评估 电焊烟尘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逐渐取代人工测量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测量以及地形勘测的项目当中。新兴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传统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准确性不高以及缺乏实时性的弊端,同时还节约了测量成本,优化了测量数据,是现代我国工程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立足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着重探讨了该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针对基本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策略。

  • 标签: 数字化测绘 工程测量 应用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内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CM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76 226例。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QCT)Pro Model 4系统。本研究收集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MR得分定义为血压、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得分之和。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0±13)岁,男性占58.8%。男性腹内脂肪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191.7±77.1)cm2比(116.4±56.2)cm2,P<0.001]。随着腹内脂肪面积的增加,年龄校正后的心血管代谢指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均呈上升趋势。当腹内脂肪面积为300 cm2时,CMR得分≥ 1的年龄校正后比值比[OR值(95%CI)]男性为14.61(13.31~16.04),女性为5.46(4.06~7.36);CMR得分≥ 3的年龄校正后可能性男性为31.7%,女性为31.3%。结论基于CT扫描的QCT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在接受低剂量CT扫描筛查肺癌的健康体检人群中可考虑同时测量腹内脂肪,有助于控制和管理腹型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

  • 标签: 腹部脂肪 内脏脂肪组织 心血管代谢风险 定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