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对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定位,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取得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及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的Ⅳ型遗传性血色病的临床表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探索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的铁蛋白截断值。方法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的Ⅳ型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及其家系5代成员共47人,对其进行系统的临床调查,检测现存39人铁蛋白、肝功能、空腹血糖和性激素,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绘制家系图。铁蛋白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铁蛋白,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的截断值。结果39名家系成员中,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患者10例,其中5例确诊为血色病,外显率不全。以是否发生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分层,2组间铁蛋白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P<0.01)、空腹血糖以及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和关节炎发生率(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者中,铁蛋白水平与ALT(r=0.903)、AST(r=0.879)、空腹血糖(r=0.782)、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发生率(r=0.798)及关节炎发生率(r=0.798)显著相关(均P<0.01)。铁蛋白筛查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遗传性血色病的截断值为1 036.7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3%。结论SLC40A1基因c.430A>G杂合突变与AST和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关节炎发生率升高密切相关,铁蛋白截断值有助于筛查该基因型血色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H)临床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548例胰岛素治疗≥半年的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胰岛素注射时长等资料。采用临床检查(视、触诊)和超声检查法筛查LH。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548例患者中,418例临床检查发现LH,478例超声检查发现LH,390例两种方法同时发现LH。高频超声检查对LH的检出率高于临床检查[分别为76.3%(418/548)和87.2%(478/548),χ2=59.998,P<0.01]。LH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高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及5种亚型,最常见为无血流、无包膜,伴边界不清晰的均匀一致的团状高回声型[65.9%(315/478)]。与仅超声发现的LH相比,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同时发现的LH其平均深径,长径、宽径、面积均增高,其中宽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7.66,13.21)和13.47(8.70,18.22)mm,Z=-2.135,P<0.05]。结论除临床检查以外,高频超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筛查的重要补充。
简介:摘要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详细描述本院诊断的以内分泌表现为首发症状的2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病例特点。1例由因反复头晕、心慌、肢体无力1月就诊的复发性巨大胸腔孤立性纤维瘤,发作性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明显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比值大于10,考虑为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on-islet cell tumor hypoglycemia, NICTH)。1例孤立性纤维瘤原发于甲状腺、后致全身多处转移,出现低血糖、低血钾,伴发难以纠正的甲减,考虑消耗性甲减可能。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内分泌表现的认识,SFT可原发于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等),亦可表现为NICTH、消耗性甲减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并探讨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青少年1型糖尿病优势和韧性测试量表(DSTAR-Teen)、青少年糖尿病行为评定量表(DBRS)调查其心理韧性、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同时收集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分析心理韧性水平对其影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结果196例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DSTAR-Teen总分为(43.60±8.55)分,DBRS总分为(0.64±0.16)分,HbA1c值为7.2%(6.5%,8.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水平是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水平较高,且可能影响其血糖控制情况。今后建议可实施提高心理韧性水平的干预,以促进患者健康结局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57例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将既往不使用降脂、抗血小板药物且无CVD的231例T1DM患者分为亚临床CV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0 mm或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1 400 mm/s,73例]和无亚临床CVD组(cIMT<1.0 mm和baPWV<1 400 mm/s,158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异系数(CV)、胰岛素敏感性,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t′检验、χ²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T1DM患者的CVD患病率为7.4%(19/257),亚临床CVD患病率为31.6%(73/231)。与无亚临床CVD组比较,亚临床CVD组患者年龄、病程、确诊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TG、LDL-C、非HDL-C、NLR、UACR、CV、糖尿病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更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泵使用率、eGFR更低(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和病程后,T1DM合并亚临床CV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值比(OR)=3.97,P=0.012]、非HDL-C(OR=1.57,P=0.035)、HbA1c(OR=1.23,P=0.007)、舒张压(OR=1.07,P=0.002)、收缩压(OR=1.04,P=0.005)、UACR(OR=1.01,P=0.046)和胰岛素敏感性(OR=0.09,P=0.022)。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T1DM患者合并亚临床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为评估超声下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lipohypertrophy)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98例符合标准的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情况。85.1%(424/49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皮下脂肪增生,皮下脂肪增生平均深径为(5.62±2.49) mm。与HbA1C≤7%组相比,HbA1C>7%组的患者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比例增高(69.7%对81.3%, 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在校正了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后,皮下脂肪增生深径>5 mm组HbA1C仍显著高于深径≤5 mm,提示皮下脂肪增生深径可能是HbA1C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04~2.668, P<0.05)。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的形成是HbA1C达标的相关因素,但仍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