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腺鳞癌(primary hepatic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SC)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19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5例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ASC患者资料,总结探讨ASC患者临床、病理、影像、治疗及预后。结果5例ASC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73岁;初始症状中,上腹痛5例,合并发热2例,合并体重下降和黄疸者各1例;CA19-9高于正常值4例,AFP均未见异常,术前均未获明确诊断。5例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皆为肝脏腺鳞癌。4例伴淋巴结转移,2例伴神经侵犯。TNM分期4例处于ⅣA期,另1例处于ⅠB期。术后随访中位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9个月。结论ASC是一种预后极差罕见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改善其预后作用有限。

  • 标签: 肝肿瘤 癌,腺鳞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腺癌,具有早期诊断难、肿瘤恶性程度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ICC较为少见,却是第二常见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逐渐增加。根治性手术是ICC目前公认唯一能带来较为理想长期生存治疗方法,但许多手术相关问题,如淋巴结清扫、血管切除重建等能否为患者带来生存优势尚有争议。ICC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局部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支持其疗效,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ICC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肝周围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母鼠感染疟原虫对子代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并研究胚胎期暴露疟原虫抗原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变化方法选择清洁级成年昆明小鼠,雌雄小鼠合笼,将妊娠第14天孕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 = 5)和对照组(n = 5),实验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接种1 × 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红细胞,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孕鼠分娩后得到子代新生鼠(0、1、3、5 d),继续饲养4周,得到4周龄子代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子代新生鼠(0、1、3、5 d)及4周龄子代鼠胸腺、脾脏CD4/CD8 T细胞亚群变化;给予两组4周龄子代鼠腹腔接种P.b 1 × 106个/只,于第3天检测其胸腺、脾脏CD4/CD8 T细胞亚群变化,并采用体外给予P.b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刺激方法检测两组子代鼠脾脏细胞对P.b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子代新生鼠(0、1、3、5 d)胸腺、脾脏中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高(P < 0.05),而在胸腺中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4周龄子代鼠胸腺、脾脏中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高(P < 0.05),而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低(P < 0.05);4周龄子代鼠感染P.b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胸腺、脾脏中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高(P < 0.01),而CD3+CD4-CD8+ T细胞比例较低(P < 0.05)。两组4周龄子代鼠脾脏细胞,体外给予P.b抗原或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后,实验组CD3+CD4+CD8- T细胞、CD3+CD4-CD8+ 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妊娠期母鼠感染P.b可明显影响子代鼠胸腺和脾脏CD4/CD8 T细胞亚群比例;并改变子代鼠对再感染P.b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疟疾 伯氏疟原虫 细胞免疫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探查术中内镜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到2012年9月收治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内镜探查术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检出率为100%。其中消化道息肉16例,溃疡出血64例。临床治疗后801例患者治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内镜探查术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出血 应用价值
  • 作者: 张晓玲 方强 陈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金华 321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3,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浙江金华 321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灌注导管(DPC)对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发生率和预后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系统、 Scopus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2月发表有关DPC对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性肢体缺血影响文献,检索词为体外膜肺氧合、肢体缺血、limb ischemi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distal perfusion cannula。结局指标包括肢体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1篇为病例系列研究、2篇为技术描述研究、4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 850例患者,其中预防性置入DPC 1 180例,未预防性置入DPC 670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预防性置入DPC组比较,预防性置入DPC组肢体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48,95%可信区间(95%CI)为0.37~0.62,P<0.000 1〕,但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41,95%CI为0.70~2.87,P<0.000 5〕。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预防性置入DPC可降低VA-ECMO患者动脉导管相关肢体缺血发生率,但对病死率无影响。由于研究数量较少,且存在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证实。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肢体缺血 远端灌注导管 病死率
  • 作者: 许秀娟 孟建标 方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6;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1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并比较不同预后两组脓毒症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血铜、全血锌、铜/锌比值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判别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检验效能;根据ROC分析结果构建判别函数,分析预测值和真实值结果一致性。结果共纳入脓毒症患者86例,其中死亡组30例,存活组56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70.8±12.9比65.4±11.1),APACHEⅡ评分(分)、SOFA评分(分)、全血铜(μmol/L)、铜/锌比值水平更高(分别为26.8±5.9比19.5±6.7、14.0±3.6比7.4±4.2、17.2±2.2比15.0±1.5、0.24±0.05比0.18±0.03),全血锌水平更低(μmol/L:71.2±12.0比87.7±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全血铜、全血锌、铜/锌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879、0.802、0.869、0.873,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691~0.886、0.806~0.951、0.686~0.918、0.780~0.957、0.780~0.966,决策截断值分别为23.500、11.500、16.500、79.400、0.195,敏感度分别为70.0%、76.7%、73.3%、83.9%、90.0%,特异度分别为73.2%、78.6%、85.7%、83.3%、7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8.3%、65.7%、72.4%、73.5%、6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86.3%、84.2%、90.4%、93.5%。对5个有意义预后因素进行联合预测分析,AUC提高到0.941,决策截断值为2.50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1%,P<0.001。建立判别方程对预后预测结果与实际转归符合率为88.4%(76/86),一致性评价Kappa值为0.744(P<0.001)。结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全血铜、全血锌、铜/锌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良好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大。

  • 标签: 脓毒症 微量元素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主要途径。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B.1.617.2(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96例精神分裂患者,按照数字图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以阿立哌唑,研究组予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阿立哌唑 帕罗西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THA治疗56例(60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及操作医生资历分为3组(n=20):A组男9髋,女11髋;年龄为(60.0±8.0)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中年资主治医师手术。B组男13髋,女7髋;年龄为(61.5±8.5)岁;不应用3D打印导板但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C组男11髋,女9髋;年龄为(66.2±9.9)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髋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C组患者手术时间[(32.4±4.4)、(31.9±4.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39.7±5.0)min],术中出血量[(332.2±44.9)、(319.8±44.1)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19.1±45.9)mL];术后1周前倾角(15.6°±2.0°、15.0°±1.9°)、外展角(45.6°±1.9°、45.1°±1.9°)显著小于B组患者(18.9°±2.0°、49.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7.3±1.9)分]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88.2±2.3)、(8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应用于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患髋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线粒体辅酶Q(MitoQ)在脂多糖(LPS)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中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采用不同浓度LPS处理细胞,构建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得出LPS最佳刺激浓度;采用不同浓度MitoQ对细胞进行预处理,确定MitoQ最佳干预浓度。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使用正常培养基;LPS组在正常培养基中加入10 mg/LLPS刺激细胞24 h;MitoQ+LPS组用1 μmol/LMitoQ预处理细胞60 min,然后用含10 mg/L LPS培养基处理细胞24 h;MitoQ+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LPS组用1 μmol/LMitoQ和20 μmol/LLY294002预处理细胞60 min,然后用含10 mg/L LPS培养基处理细胞24 h。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蛋白PI3K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根据抑制率曲线计算得岀LPS对A549细胞IC50为11.06 mg/L,故选择10 mg/L作为LPS刺激浓度。随着MitoQ预处理浓度增加,经10 mg/L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细胞活性曲线计算得岀MitoQ对细胞最适浓度为1 μmol/L。MitoQ预处理可减弱LPS诱导线粒体依赖性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率较LPS组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8.73±0.25)%比(18.10±0.70)%,TUNEL:(12.30±0.82)%比(21.43±0.86)%,P<0.05〕,Bax表达显著下降(Bax/β-actin:0.58±0.03比1.06±0.10,P<0.05),Bcl-2表达显著上升(Bcl-2/β-actin:1.03±0.06比0.53±0.07,P<0.05),且PI3K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I3K蛋白(PI3K/β-actin):1.20±0.02比0.96±0.04,磷酸化Akt(p-Akt)蛋白(p-Akt/t-Akt):1.22±0.08比0.92±0.04,P<0.05〕。LY294002预处理可抑制MitoQ对细胞抗凋亡作用,表现为凋亡率较MitoQ+LPS组显著增加〔流式细胞仪:(14.50±0.57)%比(8.73±0.25)%,TUNEL:(16.50±0.53)%比(12.30±0.82)%,P<0.05〕,Bax表达显著上升(Bax/β-actin:0.95±0.03比0.58±0.03,P<0.05),Bcl-2显著下降(Bcl-2/β-actin:0.62±0.03比1.03±0.06,P<0.05),同时PI3K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I3K蛋白(PI3K/β-actin):0.90±0.05比1.20±0.02,p-Akt蛋白(p-Akt/t-Akt):0.89±0.02比1.22±0.08,P<0.05〕。结论MitoQ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改善LPS诱导A549细胞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为治疗LPS诱导ALI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脂多糖 线粒体辅酶Q 急性肺损伤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