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症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症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51例,其中术后谵妄156例(谵妄组),男性56例,女性100例,股骨颈骨折81例,转子间骨折75例;未发生术后谵妄89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在并发症、术前化验结果、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 051例患者发生谵妄156例(14.8%)。谵妄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年龄(82.9±6.6)岁,高于对照组(79.9±7.2)岁(P<0.05);谵妄组术前人血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37.1±2.9)g/L、(52.4±22.2)ml·min-1·(1.73 m2)-1,低于对照组(37.8±3.8)g/L、(59.0±30.0)ml·min-1·(1.73 m2)-1;谵妄组既往痴呆率19.8%(31例),高于对照组2.2%(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03,P<0.01);谵妄组既往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比例为51.9%(81例),高于对照组40.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1)。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K和Na离子浓度、是否合并帕金森病、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合并痴呆及肾损伤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既往痴呆及肾功能不全为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在术前加以预防及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8例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患者资料。结果8例患者前环手术时间为40~62 min,平均(46.0±6.2)min,术中出血量25~50 ml,平均(32.0±5.6)ml,髂骨螺钉处切口长度为2.0~3.5 cm,平均(2.6±0.4)cm,空心钉处切口长度为0.8~1.5 cm,平均(1.1±0.3)cm。透视次数为28~52次,平均(36±6)次。术后X片及CT检查提示耻骨联合复位佳,所置入的髂骨螺钉及空心钉均位置良好,切口均愈合良好。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8/8)。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0±4.2)个月。末次随访时行骨盆X线及CT检查,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耻骨联合复位未丢失;术后10~12周取出Infix及耻骨联合空心钉,平均(10.5±0.5)周。Majeed骨盆功能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7/8)。1例患者术后有股外侧皮神经症状,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予以滤器置入,10周后取出滤器。结论应用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固定效果佳,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医院诊治的9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并随访伤后30 d和1年的存活情况和行走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后1年的死亡率和行走功能,分析影响手术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14例,保守治疗组18例,手术治疗组96例。两组年龄、性别组成、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合并症情况、骨折类型、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凝血功能、伤前行走能力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8例保守治疗患者1年内死亡9例(50.0%),9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年内死亡20例(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16)。保守治疗伤后1年存活的9例患者中能够独立行走1例(11.1%),能够扶助步器行走2例(22.2%),无法行走6例(66.7%);手术治疗伤后1年存活的76例患者中能够独立行走16例(21.1%),能够扶助步器行走50例(65.8%),无法行走10例(13.1%),两组行走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30,P<0.001)。影响患者1年死亡率的单因素分析中,ASA评分、伤前行走能力和总蛋白与伤后1年死亡率相关(χ2值或t值分别为5.803、-2.176和29.40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前不能独立行走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5.95(4.42~57.55),P<0.001]。结论长寿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优于保守治疗,伤前不能独立行走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和椎体成形术(PVP)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就诊的60~80岁老年OVCF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且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两组互为对照。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再骨折情况和高值耗材花费情况。结果PKP组和PVP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115.380、175.010,均P<0.001),两组比较PKP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PVP组(t=2.219、P=0.03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和PVP组患者手术后1 d开始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F=43.020、51.010,均P<0.001)。PKP和PVP组内后一时间点的SF-36评分较前一时间点均有提高,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的提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37.0%(10/27)、PVP组为25.0%(7/28),两组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0、P=0.391)。PKP组再骨折率为3.7%(1/27)、PVP组为7.1%(2/28),两组再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PKP组患者单节段骨折高值耗材花费为46 490元,PVP组患者单节段骨折高值耗材花费为36 700元,PKP组花费明显高于PVP组。结论PKP和PVP治疗OVCF在镇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良好效果,PKP在镇痛方面效果略优于PVP组,PVP组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更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 054例6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法、合并症等,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2011—2020年髋部骨折年收治患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所有患者中,股骨颈骨折(1 177例、57.3%)占比高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77例、42.7%)。不同年龄段骨折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1.727,P<0.001)。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的89.5%(1 839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最常选择的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占75.4%(7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占66.8%(534例),不同骨折类型间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80.800,P<0.001)。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天数长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2±8.3)d和(13.2±10.9)d](t=2.417,P=0.016),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3.5)d和(5.4±3.3)d](t=1.954,P=0.051)。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中,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2 001例、97.4%)、神经系统疾病(1 105例、53.8%)、内分泌系统疾病(814例、39.6%)、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623例、30.3%)、消化系统疾病(472例、23.0%);合并3种合并症及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72.3%(1 485例)。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北京地区3家市区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及3家郊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和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进行老年髋部骨折诊治的多中心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连续收入院治疗、年龄≥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发生时间、地点及原因,跌倒相关信息,主要合并内科疾病等数据,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2 071例患者,其中男653例,女1 418例,男女比为1∶2.17。年龄为65~102岁,平均79.8岁。以75~8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见,占44.81%(928/2 071)。②股骨颈骨折占43.41%(899/2 071),股骨转子间骨折占56.59%(1 172/2 071)。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年龄为(78.6±7.7)岁,显著小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80.7±7.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跌倒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占94.69%(1 961/2 071);骨折地点多发生在家中71.27%(1 476/2 071)。④存在1种及以上合并内科疾病者占83.00%(1 719/2 071)。最常见的合并内科疾病为原发性高血压(57.89%,1 199/2 071)、糖尿病(27.09%,561/2 071)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02%,456/2 071)等。结论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75~84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所占比例升高;跌倒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患者多伴有内科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 227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850例,观察近十年OFNF构成比、年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自2010至2017年,OFNF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OFNF患者的人数略有减少;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均在80~89岁构成比最高为46.8%(574/1 227);文化程度分布中未受教育人群占比最高为36.7%(450/1 227);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构成比最高为27.8%(341/1 227);城乡分布中城区的构成比高于农村[54.6%(670/1 227)比45.4%(557/1 227)];骨折类型分布中男、女性患者均为31-B2型骨折构成比最高;致伤原因分布中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构成比最高;伴随疾病中,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位列前3位。女性既往骨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呈折线波动,2009年至2016年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为历年最高,之后逐年下降。结论近十年OFNF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从最初的逐年递增后,近两年略有下降或已达到平台期。OFNF患者的文化程度、骨折史、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而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其他伴随疾病与性别无相关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2009年至2016年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医疗政策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骨科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3例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保守治疗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保守治疗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1年内死亡26例(31.3%),主要死因为肺部感染10例(38.5%)、急性心肌梗死6例(23.1%)。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前行走能力、并发症数量、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保守治疗患者1年内死亡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岁(OR=12.704、P=0.001)、COPD(OR=5.870、P=0.042)、冠心病(OR=7.451、P=0.007)是保守治疗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行保守治疗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31.3%,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年龄≥76岁、COPD、冠心病是保守治疗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顶棒支撑法复位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38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观察组)。男45例,女93例;年龄为(79.9±8.2)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5例,31-A2型98例,31-A3型15例。并以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采用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方法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42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2.0±3.4)、(64.1±6.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8.3±8.9)、(72.3±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28.0±40.0)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319.1±95.0)mL];骨折复位质量:优82例,可接受56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优63例,可接受65例,差1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9)、(3.8±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固定失效6例,髋内翻畸形8例;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等。结论对于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法相比,应用顶棒支撑法复位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6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长寿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变化、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活动能力术前术后变化等进行评估。记录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 d)及术后30 d患者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术后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依次为(8.34±1.12)分、(2.17±1.45)分和(1.83±1.15)分(F=540.876,P<0.01);活动能力评分依次为(2.83±0.94)、(1.59±0.70)和(1.39±0.60)分(F=65.492,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18例(28.13%),术后30 d内肺炎4例(6.25%),泌尿系感染9例(14.06%),下肢静脉血栓3例(4.69%),褥疮1例(1.56%),手术椎体再次骨折2例(3.13%)。术后30 d随访期间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长寿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腰椎短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行腰椎内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75例、骨密度T≤-2.5,对照组(CO组)103例、骨密度T>-1.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临床评价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78例老年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8例、腰椎管狭窄110例。术前OP组和CO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35±1.30)分、(7.35±1.33)分,腿痛VAS评分(7.32±1.30)分、(7.22±1.40)分,两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468,P=0.989、0.640);OP组的术后Cage(椎间融合器)塌陷比例70.7%(53/75)、术后螺钉松动比例37.3%(28/75),明显高于CO组22.3%(23/103)、14.6%(15/103)(χ2=41.440、12.280,均P=0.000);而OP组和CO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89.3%(67/75)比91.3%(94/103)、χ2=0.187、P=0.666,术后2年:94.6%(71/75)比95.1%(98/103)、χ2=0.021、P=0.885]。OP组和CO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然存在Cage塌陷、内固定松动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短节段TLIF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V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VP)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对手术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136例行VP治疗OV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组(接受PVP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并排除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71例和未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肿等发生情况。结果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中、镇痛药物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评分为(7.12±1.33)分、(2.37±1.01)分;镇痛药物评分为(3.01±0.95)分、(1.56±0.65)分、(1.61±0.57)分;活动能力评分为(2.75±0.53)分、(1.32±0.63)分、(1.4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感染、大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神经脊髓压迫、肺栓塞等。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12.0±3.5)ml比(11.0±3.6)ml(t=1.60)、单椎骨水泥注入量(4.5±1.9)ml比(4.0±1.7)ml(t=1.40)、骨水泥外溢14例(19.7%)比9(17.0%)(χ2=0.15);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4.2%)比1例(1.9%)(χ2=0.43);再骨折(含椎体及全身骨折)5例(7.0)比3例(5.7%)(χ2=0.10);椎管外血肿8例(11.3%)比5例(9.4%)(χ2=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VF行VP治疗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药物服用、活动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比较,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