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吊顶灯辅助下25G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OT)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徐州市立医院眼科确诊为OT的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的全身或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接受了25G玻璃切割手术,避开周边病灶区放置灌注管和吊顶灯,切除玻璃及牵拉条索,根据中视网膜情况予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玻璃腔填充空气或C3F8或硅油,部分联合晶状摘除、环扎。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照相检查、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计算术后随访期内葡萄膜炎复发率和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对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周边部肉芽肿型11眼,后极部肉芽肿型11眼,眼内炎型5眼。伴视网膜前膜(ERM)23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13眼,其中TRD合并ERM 11眼,单纯TRD 2眼。术后随访6~44(17.6±11.0)个月。术后早期低眼压4眼(15%),高眼压1眼(4%)。伴TRD的13眼中11眼经一次手术即实现解剖复位,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为85%;伴ERM的23眼中术后复发2眼(9%);术后视网膜脱离2眼(7%),术后并发白内障3眼(11%)。27眼中有4眼(15%)于术后1~5个月炎症复发,其中1眼经再次手术后炎症消退,另外3眼予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2个月内炎症得到控制。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BCVA(logMAR)分别为1.46±0.66、1.13±0.66,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P<0.001)。结论:吊顶灯辅助下25G玻璃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可有效控制葡萄膜炎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眼弓蛔虫病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25G玻璃手术的PCV合并玻璃积血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扁平部玻璃切割手术(PPV)组24眼,仅予以PPV治疗;PPV+抗VEGF组12眼,先行PPV并于术后1周行抗VEGF药物玻璃腔注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观察玻璃再出血和黄斑区瘢痕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眼治疗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8.552,P=0.006;F时间=31.775,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CVA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V+抗VEGF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BCVA均优于相应时间点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眼治疗前后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797,P=0.041;F时间=295.764,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CR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CRT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时PPV+抗VEGF组眼CRT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个组间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V组发生眼压升高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PPV+抗VEGF组发生白内障加重2眼。PPV组和PPV+抗VEGF组玻璃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和8.33%(1/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PPV组和PPV+抗VEGF组黄斑区瘢痕形成率分别为4.17%(1/24)和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玻璃手术治疗PCV合并玻璃积血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降低CRT,且短期内效果逐渐增强。玻璃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一步增强PPV的术后效果,更好地改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结构。

  • 标签: 微创玻璃体手术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积血 抗VEGF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无内膜暴露的双瓣缝合法病灶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以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腹宫底内膜切开的双瓣法病灶切除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内膜暴露的双瓣缝合法病灶切除治疗。记录术后患者阴道流血时间、痛经程度、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探讨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及4个月对两组患者随访痛经、经量多症状缓解程度、B超下肌层病灶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善明显,阴道不规则流血发生率低,其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无内膜暴露的双瓣缝合法病灶切除能够降低医源性内膜肌层种植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 标签: 保留子宫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双瓣法临床疗效
  • 简介: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情感、幻想等精神生活,这些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健康。一般地说,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常使人们观察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受到限制,表现为行为的混乱,有时会反复发作。被称为“谈话治疗”的心理治疗是通过语言来使行为得以改变的一种治疗手段。

  • 标签: 心理治疗师 当事人 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 治疗手段 误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导管移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73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后4周内导管移位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切口位置、便秘发生情况、体质量指数、导管类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检验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置管术后4周内,173例患者中14例发生导管移位,发生率为8.09%;发生、未发生导管移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口位置、便秘发生情况、导管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脐部右侧切口、便秘、置入曲管是腹膜透析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脐部右侧切口、便秘、置入曲管会提升腹膜透析置管患者术后发生导管移位的风险,临床应据此实施合理的干预,以降低患者术后导管移位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置管术 导管移位 腹部切口 便秘 曲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互动干预模式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管理效果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在该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产妇行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采用信互动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管理效果、性生活质量及对其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4 w时,其盆底肌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及盆底收缩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产后10 w,其盆底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产妇在产后10 w,其盆底肌力、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及盆底收缩压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性欲程度、性高潮状况、阴道润滑程度及性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对其护理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护理工作中采用信互动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康复管理效果及性生活质量,且产妇对该护理模式的认可度较高。

  • 标签: 微信互动干预模式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