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外耳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及随访结果。2例行乳突扩大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颞肌修复术,1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深叶部分去除术+颞肌修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2~8年,随访5年以上者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外耳腺样囊性癌不易及时确诊,肿瘤生长缓慢,容易复发和发生肺部转移。手术治疗结合术后辅以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是治疗外耳腺样囊性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癌,腺样囊性 外科手术 外耳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功能改变更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常规检测用于呼吸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感染性疾病患者内选择40例,整体患者均接受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血常规检测,对比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内白细胞计数(WBC)的阳性率。结果:C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WBC,对比P<0.05。结论:对呼吸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CRP、WBC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数据,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