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从“艺术见证”这一思想视野看,张晓刚的40年艺术生涯及其图像文本不仅是一个艺术风格史或形式理论的话题,而且是一个深度地卷入了个体生存的病理创伤、心理记忆与历史叙事等相关关系的存在论问题。张晓刚的艺术史价值在于他有力的以视觉方式为我们的创伤记忆提供尽可能多的直观图像与视觉物证。

  • 标签: 张晓刚 创伤记忆 视觉物证 艺术见证
  • 简介:<正>郭燕的《飘》系列以紫色作为基调,呈现当代都市生存经验中人与人、人与城之间疏离而又依附的难以理清的纠缠联系。这些画面令人感伤。在大幅尺寸的画布上,郭燕挥洒着梦幻、奢靡而又神秘的紫色来诉说自己对幸福人生的梦想和淡淡的乡愁。紫色,这个最属于女人的颜色,被她令人心惊的用尽。在每个画面上,层层叠叠的紫色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都市男女的温柔梦乡。在这些明显虚拟的场景中,偎依在床上的青年情侣漂

  • 标签: 当代都市 郭燕 夏加尔 《飘》 生存经验 令人
  • 简介:作为“70后”,周虹的艺术很早就拥有了相当独特而成熟的艺术个性与语言方式。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周虹的艺术价值显然与她对波普艺术的图像重构与语汇创新密切相关。一方面,周虹延续了武汉波普艺术的创造路径,另一方面,又以新的视觉经验对其进行了大胆的语汇创新。

  • 标签: 艺术个性 波普艺术 语汇 图像 创新 重构
  • 简介: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的“创伤记忆”,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艺术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创伤记忆 绘画艺术 追问 历史 “文革”
  • 简介:乡土与民间题材在新中国艺术史上一向得到艺术家的高度重视。这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进程和新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政策紧密相联。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民间与乡七题材油画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语境而呈现出与八十年代全然不同的文化意义。由于遭受到全球语境的巨大压力,中国艺术竭力强调和呈现自身的东方身份与中国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既有成功之作,也有后殖民主义色彩浓厚的艺术作品,许多“伪东方”与“伪中国”形象充斥着美学视域。因此,重审90年代中国乡土艺术的身份意识别有一番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中国意识 东方精神 九十年代 油画 罗中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从题材上看,王崇学的画非常单纯和平实。多年来,他在画面上反复重温和玩味着中国传统艺术经典,即将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写生珍禽图》中的"鸟"形象重置于人物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图像之上,从而使其传统艺术经典图像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现代之美。在那些画面上,我们最容易感觉得到的是时间的流逝所涂抹出来的距离。尽管黄筌那些鸟依然生气勃勃,花朵正在绽放,韩熙载昨日的宿醉

  • 标签: 经典 后现代美学 韩熙载 图像 油画 中国传统艺术
  • 简介:人的表情是极具有个体性和复杂性的。它由遗传的面貌、特定的人生际遇、隐秘的心思、微妙的情绪和大千世界反射回来的镜像组合成千变万化的每个瞬间。看起来有种族的、家族的某种相似,但细微之处天壤之别。每个人一定有自己别于他人的表情,正如每个人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命运,因此能够被识别、被认识、被喜爱或被厌恶。如此而言,一个民族怎样能够拥有一种可以被识别的共同又独特的表情,特别是在一个信仰高于审美甚至高于生命的民族脸上,那些深远的历史与厚重的文明及其独特的情感气质如何能丰富地展现其中?洪毅近期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西藏表情》为我们展示了这种探索的可能。

  • 标签: 西藏 表情 油画 艺术语言 藏族人 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