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OC103693069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缺氧性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原代细胞提取自SD大鼠,于2020年4月由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按不同缺氧浓度,常氧、5%O2、1%O2、0%O2培养48 h,检测确定最佳缺氧浓度。构建LOC103693069慢病毒转染BMSCs,分为4组,BMSCs组,BMSCs+Lv-NC组,BMSCs+Lv-LOC103693069组,BMSCs+Lv-LOC103693069-RNAi组,通过生信分析、荧光素酶实验结合细胞功能实验等评价抗缺氧性凋亡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鉴定培养BMSCs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阳性,经检测确定0%O2培养48 h为造模条件。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最终确定LOC103693069为目标基因。缺氧处理后检测BMSCs+Lv-LOC103693069组细胞凋亡率[(47.00±1.23)%]低于BMSCs+Lv-NC组[(70.2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通过生信分析预测其下游通路为THY1/Notch设计阻断实验,首先过表达LOC103693069,缺氧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为[(41.00±1.23)%],在此基础抑制THY1,导致凋亡率[(74.30±2.13)%]低于过表达LOC10369306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行挽救实验,当抑制LOC103693069细胞凋亡率[(72.60±1.72)%]高于过表达THY1细胞凋亡率[(42.5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随后,通过荧光素酶实验证实LOC103693069和THY1 mRNA 3’非编译区序列(3’UTR)在微小RNA(miR)-140-5p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行细胞功能实验研究也证实了LOC103693069能够调控THY1 mRNA表达水平,但能够被miR-140-5p逆转该调控,证实了LOC103693069竞争性结合miR-140-5p调控THY1/Notch通路。结论LOC103693069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0-5P调控THY1/Notch通路,改善BMSCs缺氧性凋亡。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Fermitin家族同源蛋白1(FERMT1)在胆囊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FERMT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共3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20年12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0例胆囊癌患者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ERMT1蛋白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小干扰RNA敲减胆囊癌细胞NOZ、GBC-SD中的FERMT1蛋白表达,分别将胆囊癌细胞分为FERMT1敲减组(si-FERMT1)和阴性对照组(si-NC),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胆囊癌组织中FERMT1蛋白表达阳性率(33.00%,9/30)高于癌旁组织(3.33%,1/30,P<0.05),组织样本中FERMT1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ERMT1蛋白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表达组(14个月比18个月,Log-rank=3.875,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96 h后,NOZ细胞中si-FERMT1组吸光度值为低于si-NC组(0.773±0.046比1.124±0.043,t=12.395,P<0.01);GBC-SD细胞中si-FERMT1组吸光度值为低于si-NC组(0.538±0.022比0.778±0.033,t=13.457,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NOZ细胞中si-FERMT1组侵袭细胞数低于si-NC组[(178.00±15.72)个比(430.33±20.60)个,t=16.874,P<0.01];GBC-SD细胞中si-FERMT1组侵袭细胞数低于si-NC组[(130.33±11.72)个比(414.67±20.53)个,t=20.84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RMT1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胆囊癌发展及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在胆囊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胆囊癌 Fermitin家族同源蛋白1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西省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失败者HIV-1耐药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2020年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满1年的治疗失败者血浆样品,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及基因亚型判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扩增成功率84.18%,总突变率59.29%,基因亚型以CRF01_AE为主。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计数)(χ2=18.01,P<0.001)、HIV-1基因亚型(χ2=10.83,P=0.029)、治疗时间(月)(χ2=6.24,P=0.044)。结果显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NNRTI)双重耐药占54.23%,NNRTI耐药占34.86%,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 PI)耐药占4.23%,NRTI耐药占2.82%,PI/NNRTI双重耐药占2.46%,PI/NRTI/NNRTI三重耐药占1.41%。NNRTI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Y181C、G190A;NRTI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K65R、K70R;PI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M46L、Q58E。发生NNRTI耐药者,对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高度耐药最多占76.76%;发生NRTI耐药者中,对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 FTC)/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高度耐药最多占46.83%;未发现对PI高度耐药。结论CD4计数低、治疗时间较长、BC亚型和CRF01_AE亚型毒株者在山西省HIV/AIDS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比例较高,位点多以多基因编码区突变混合存在,对FTC/3TC、NVP产生高度耐药者较多。

  • 标签: HIV-1 抗病毒治疗 基因型耐药突变 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5(BIRC5)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修复。方法采用SD大鼠分离培养BMSCs,BIRC5慢病毒转染BMSCs,完全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阴性病毒、BIRC5转染;采用BMSCs与异种脱抗原松质骨(XACB)构建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SONFH,实验完全随机分五组:单纯钻孔减压、XACB、XACB/BMSCs、XACB/BMSCs/绿色荧光蛋白(Lv-GFP)、XACB/BMSCs/Lv-BIRC5/GFP。小动物成像仪检测BMSCs存活情况;术后4、8、12周,微型CT(Micro-CT)评估骨坏死修复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数据。结果BIRC5转染组的BIRC5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7.623±0.127比3.367±0.135比3.227±0.156,F=957.483,P<0.05),BIRC5转染组的BIRC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1.263±0.038比0.393±0.015比0.417±0.031,F=850.551,P<0.05)。XAC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BMSCs可在XACB表面正常生长。术后第3天,XACB/BMSCs/Lv-BIRC5/GFP组荧光强度值高于XACB/BMSCs/Lv-GFP组及XACB/BMSCs组(0.874±0.066比0.536±0.054比0.557±0.081,F=23.234,P<0.05)。在术后12周时,XACB/BMSCs/Lv-BIRC5/GFP组骨小梁数目高于XACB/BMSCs/Lv-GFP组及XACB/BMSCs组[(3.873±0.176)/mm比(2.763±0.140)/mm比(2.775±0.184)/mm,F=294.717,P<0.05),XACB/BMSCs/Lv-BIRC5/GFP组骨小梁结构完整,可见成熟骨组织散在分布,骨坏死区完全修复。结论BIRC5可促进BMSCs在坏死区的存活,增强BMSCs对早期SONFH的修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多种骨骼疾病的治疗。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可以通过调控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进而影响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创伤相关骨病的发生、发展。笔者从DNA甲基化的概述、DNA甲基化调控MSCs成骨分化影响创伤相关骨病的机制及相关治疗措施等方面,对近些年DNA甲基化调节MSCs成骨分化调控上述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伤相关骨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DNA甲基化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骨坏死 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