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案例版教材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方法:研究以9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从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筛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9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以传统教材进行教学(对照组),一组以案例版教材进行教学(观察组),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接受一学期临床教学,学期结束对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考核总成绩高于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观察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案例版教材的教学赞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p<0.05)。结论:案例版教材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思维能力测评(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ssessment,CTA)系统在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中的评分准确性进行分析,为CTA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参加2018年CTA系统测试的35名考生作为研究对象,邀请三级甲等医院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8位医师作为临床专家,对35名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等级评价,通过CTA系统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GT)对CTA系统评分和专家等级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CTA系统在信息收集站、病情分析站、临床诊疗站和动态决策站的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697、0.856、0.815;GT分析得出的概化系数分别为0.879、0.904、0.879、0.878,可靠性指数分别为0.674、0.863、0.869、0.797。结论CTA系统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一致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urriculum,SPOC)与直播融合教学方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3月,以昆明医科大学2018级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7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留学生对SPOC与直播融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体验。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8%(24/43)的留学生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总体感到满意;55.8%(24/43)的留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访谈结果发现,留学生普遍认可SPOC与直播融合教授的内容和形式,并认为可从中获益,但对线上教学的期望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一定差距,有待提升,并提出改进意见。留学生综合成绩及格率为100.0%(57/57),优秀率为36.8%(21/57);留学生形成性评价及格率为96.5%(55/57),优秀率为3.5%(2/57);留学生终结性评价及格率为85.9%(49/57),优秀率为12.3%(7/57)。结论SPOC与直播融合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有助于留学生参与学习但线上学习成绩、体验感仍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0,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0,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3、1.41,P=0.257、0.157)。结论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住院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孕产妇所入住病区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成立产科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管理专科小组,进行健康教育资料的更新完善,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单,对护士采取同质化业务知识的培训、考核,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质量的闭环式管理。对照组实施产科病房常规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结果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技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护士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住院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技能及护士的知识水平有提升作用,能够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镁与腹主动脉钙化(AAC)、矿物质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MHD患者66例,根据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0分≤AACs≤4分)、B组(5分≤AACs≤15分)和C组(AACs≥16分);以血清镁浓度1.065 mmol/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血镁组(血清镁>1.065 mmol/L)与低血镁组(血清镁≤1.065 mmol/L)。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AACs情况。结果存在AAC(45.5%)患者30例。A、B、C三组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血镁、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空腹血糖水平是AAC的危险因素,而高血镁是保护因素;高血镁组和低血镁组的AAC比例、血钾、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及Spes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镁浓度与AACs、PTH、血磷、钙磷乘积呈负相关,与血钾呈正相关。结论在MHD患者中,AAC发生率较高。血清镁浓度与AAC、血钾、血磷、钙磷乘积、PTH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了解艾灸的作用机理对其应用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对艾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 1.艾灸制作原料艾叶的功效 2.艾叶的有效成分 3.艾灸烟雾的有效成分 4.艾灸的温热效应 5.艾灸和中医腧穴和经络理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为声带息肉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声带息肉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成两组,支撑喉镜组于纤维喉镜组,每组29例,支撑喉镜组采取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纤维喉镜组采取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支撑喉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纤维喉镜组的总有效率为65.51%,支撑喉镜组的总有率明显高于纤维喉镜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临床疗效较高,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而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临床疗效相对较低,但优点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息肉及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45 人)与对照组( 45 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程度、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运动、自理功能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康复护理方法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帮助患者掌握正确康复训练方法,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利于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改善中的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住院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法管理模式,对比改善效果。观察组约束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果 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针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约束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 在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中采用PDCA循环法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患儿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高危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保健高危早产儿81例,根据纠正月龄6月龄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三组,分析各组出生时一般情况,采用Z评分法对矫正月龄1月、3月、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内体格发育、贫血患病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显示部分母乳喂养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早产儿各月龄期生长发育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乳喂养组儿童纠正月龄6月时贫血患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妊娠合并症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建立,母乳喂养高危早产儿可以获得满意的体格增长,但贫血患病率高,需在管理过程中提高对贫血的监测,加强家长教育,提高铁剂补充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健侧和患侧腰椎椎旁多裂肌形态及纤维类型的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对腰椎多裂肌肌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腰椎手术的单侧病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例,于术中取其L4~L5、L5~S1水平双侧椎旁多裂肌,冷冻组织后切片,然后行改良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ATP)组织化学染色。采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中心和4个周边视野,共5个视野,计数5个视野内I、II型肌纤维的数目,并采用显微镜刻度尺随机测量20条I型肌纤维和20条II型肌纤维的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肌纤维的最小直径。结果5个视野下,患侧I型肌纤维个数为60个,健侧I型肌纤维个数57个,两侧的I型肌纤维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II型肌纤维个数为39个,健侧II型肌纤维个数40个,2侧的II型肌纤维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微镜刻度尺测量,患侧I型肌纤维和II型肌纤维的最小直径均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侧椎旁多裂肌的I型肌纤维和II型肌纤维的最小直径均显著低于健侧,即患侧与健侧多裂肌的组织学特性不同,均发生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严重受损、面部畸形合并癫痫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分析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变异筛查,结合先证者的表型确定候选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父母及其他家系成员进行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携带MBD5基因c.2217delT(p. F739Lfs*6)框移变异,文献未见报道,来源于母亲,经家系验证,其兄携带相同变异且具有相似的表型,其母年幼时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可做家务,无抽搐病史。结论发现一个MBD5基因新的致病变异,丰富了MBD5基因变异谱,家系研究发现该基因变异存在表现度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该家系的病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胃肠道癌腹膜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最大难题,解决该难题的根本之道在于临床医生准确把握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基本掌握分子病理学机制,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每一例患者诊治的临床决策过程中,做到"防""治"并举,积极预防、主动治疗。与临床治疗决策密切相关的胃肠道癌腹膜转移的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有4点:(1)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癌灶定植于腹膜,对腹膜间皮细胞造成不可逆病理性损害;(2)定植的癌细胞进一步侵袭腹膜特定结构乳斑,启动加速侵袭性生长过程;(3)腹膜间质纤维化过程加重腹膜的结构性破坏;(4)癌细胞与乳斑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腹膜转移癌生长的容受性免疫微环境。这4条核心细胞病理学机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构成腹膜转移发展的恶性循环。临床医生只要准确把握这4点,就有可能掌握临床诊治决策先机,将应对性被动治疗变为预防性主动治疗,改善胃肠道癌腹膜转移临床诊治现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 -2020 年 2月我院 62 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 两组,对照组提供常规干预,观察组提供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情况 。结果:对比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 61.29% 和 38.71% ,观察组 自然分娩率 80.65% 更高, 剖宫产率 19.35% 更低,有比较意义( P < 0.05 );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更短, 有比较意义( P < 0.05 ) 。结论: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显微镜复检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的血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病例进行镜检复查,表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漏检时有发生,血涂片镜检复查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结果946例病例中有178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示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包括各类型的贫血、缺血17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及白血病2例,共计22例在血涂片镜检复查中被认定为异常,剩余156份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表明无漏诊。结论血涂片镜检有助于发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存在的漏检和错误,大大提高了血常规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